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堪一擊(1)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當今天子,很不喜歡他們。

然而,現在,身為古文陣營的楊宣,卻第一個向皇權獻媚。

連‘其義深於父子君臣之道’這種肉麻的話也能說出口來了!

若其上臺,還不得宣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

楊宣卻是義無反顧,他知道,這是唯一的破局之路。

不向皇帝跪下來獻媚,就沒有生路!

況且……

左傳一系,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世間萬物,亙古不變。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就像太陽,永遠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

若能讓天子接受和認可自己的理論,那麼……

那張子重和他的侍中紙,不就是奇技淫巧了嗎?

他對場下的眾人的冷漠,視若無睹,在一部分古文學派和穀梁的儒生的鼓舞中,繼續道:“《春秋左氏傳》,其開篇曰:元年春王周正月,何也?意隱公非君,乃攝也……故不書隱公即位……”

此話一出,無數人眼前一亮。

蓋因為,在這之前,春秋的開篇的通行解釋,來自於董仲舒。

元年春王正月,大一統!

而楊宣卻另闢蹊蹺,別出心裁,給出了新的解釋。

而且,仔細一想,似乎還真是這麼回事?

魯隱公,其實從來沒有當過魯國國君,他只是暫行攝政,魯國真正的國君,當是其後的恆公,當時的公子允!

楊宣卻是繼續講著《左傳》的經文。

不得不說,《左傳》在講義方面,有著遠超公羊和穀梁的優勢。

因為,公羊和穀梁,都是乾巴巴的講事情。

一件事就是一句話,最多加幾句解釋。

而左傳則不同。

左傳的故事,趣味性和傳奇性都很高。

而且,在文學性與文字方面,更符合漢人的胃口。

哪像公羊和穀梁,倘若不認真讀書,都不知道那些話的意思是什麼?

而左傳,則是以漢代通俗語言寫出來的。

兩者在聽眾耳中的區別,就像是三俠五義和後來的金庸、黃易等大師的武俠小說一樣。

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更別提,楊宣為了今日,準備了很久很久。

於是,在他幽默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講演中,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被他講的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尤其是在那些圍觀群眾以及年輕計程車大夫、士子心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在今日以前,普羅大眾,誰能接觸這樣的古代宮廷隱秘故事?誰又知道這其中的曲折離奇變故呢?

更不提,鄭伯克段於鄢這個故事,充滿了幾乎所有吸引人們關注和視線的元素。

母子不合、兄弟鬩於牆。

兄長的放縱,母親的偏愛,還有各方人士,粉墨登場,將那場數百年前發生在鄭國的宮廷倫理悲喜劇,演繹的生動無比。

就連一些公羊學子,也忍不住聽得入神。

尤其是,當最後聽到,鄭莊公雖然發誓‘不及黃泉,無以相及’的誓言,但最終卻依舊選擇了打破誓言,透過一個地道,與目前姜氏相認。

母子最終和解、團圓。

這完全符合漢人的價值觀,而且非常貼近漢人的思想。

甚至,讓很多人浮想連連。

“當初,太宗皇帝放淮南厲王,怕也是學了鄭莊公的舊技啊……”有些不怕死的吃瓜群眾,甚至悄悄的議論。

反正,當年,淮南厲王死後,長安城的老百姓們,甚至唱過‘一尺布,尚能縫;兄弟兩人不相容’的民謠。

也沒見皇帝把他們怎麼著,最後甚至,太宗受此影響,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分給厲王三子,以示自己絕對不是貪圖淮南的土地和財富才害了厲王。

但老百姓可以嘴上不把門,士大夫公卿們,就只能在心裡面想了。

最終,當楊宣講完整個故事。

全場掌聲雷動。

尤其是圍觀群眾們,興奮的脖子都粗了!

楊宣講的這個故事與經義,可比從前大傢伙聽過的董仲舒啊什麼的人講義精彩有趣多了!

那些大儒講的,基本上吃瓜群眾根本不懂。

完全雲裡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