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部分

很麻煩,我們不是有規定麼?照規定來就是了。有敢反抗官兵的必以叛逆坐罪,那可是無論有多大功勞都不能贖免的。”

尤世威點了點頭,道:“臣明白。”

“我最恨文臣干涉武事,擅奪兵權,視武將為奴僕。”朱慈烺道:“不過武職諸臣也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並沒有必要操心太多。”

尤世威聽懂了朱慈烺的弦外之音,應聲而退。

朱慈烺轉頭對閔子若道:“讓報社連著做幾期晉商賣國的報道。那些浙商、徽商應該很樂於看到吧?對了,現在朝中還有晉黨麼?”(未完待續。。)

ps: 在別人都在拼爆發的時候,我只能努力不減更,唉,求撫慰,求月票,求推薦票!

三七八 隴山高處愁西望(十二)

崇禎十八年三月初,全國各地都進入春忙時節。晉南也有種糧的熟地,只是今年仍舊是個旱年,所以糧食種植就以易於成活的苜蓿、土豆、玉米、番薯之類為主。這些舶來的農場品還沒有培育成後世的高產作物,但它們對氣候和土地的耐受力極高,的確不愧救命糧之稱。

官兵光復太原之後,很快就將控制線推到了滹沱河南岸。滹沱河的這一段流域由西北斜下東南,水流湍急,流量也大,所以南岸的土地容易得到灌溉,種的都是粟米之類的主糧。

傷兵被留在了後方,等待康復之後,或是分到村子裡去當教官,或是轉入當地的巡檢司,幫助新來的文官鞏固地方統治。

主要任務就是剿匪。

此時的山陝還是山林密佈,並非後世的黃土飛塵,土匪山賊躲在山林裡,時不時出來騷擾村落和過往商旅,實在是惹人忌恨。因為官兵勢大,集村並屯之後又沒有了銷贓、採購渠道,不少土匪都藉著“義軍”的機會接受招撫,或是分地種田,或是被編入勞工營,都失去了為害一方的能力。

只有那些積年老匪,不相信官兵就此待著不走了,仍舊不肯下山。這時候各地巡檢司和村落的鄉勇就有了練兵的機會。面對裝備齊整的國家力量,這些老匪最終也落得灰飛煙滅,被髮配礦場,下井挖煤採礦。

“近衛第三師還是要抓緊時間進行操練,爭取儘早換裝。”朱慈烺在軍議上進行叮囑。

單寧等原第三營軍官依序升職,相應的軍銜也升到了正常水準。然而讓單寧尷尬的是,因為太原之戰沒有他的功勞,所以第三師的兩位副師長的軍銜已經跟他持平了。不過再想想自己一直守在真定府,因為左光先和牛成虎的功勳而得授少將。這已經是天上掉下來的月餅了,還能有什麼可抱怨的?

不過如果真要抱怨也不是找不到理由……

單寧在軍議之後請求單獨覲見皇太子殿下。作為最早的東宮侍衛,錦衣衛大漢將軍出身的單寧雖然位高,但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功績。

他也曾聽家裡長輩說過,蕭陌就是錦衣衛大漢將軍的代表,蕭東樓是土匪山賊收編後的代表。左光先和牛成虎是故明官兵的代表,上位者必然要把持平衡,不讓一鎮獨大,以免尾大不掉。

然而身在軍中的單寧並不這麼看。東宮軍雖然來源各異,但統合之後全都可以算是皇太子的嫡系部隊,並沒有因為老侍衛營就獲得更多關照,也沒有因為牛成虎的部下多是闖賊袁宗第的兵,而故意卡他的裝備。

“可是殿下,末將從軍以來。竟然一場大戰都未參與。如今三師分駐北直和山西,這豈不是再也當不了主攻部隊了麼?”單寧忍不住大倒苦水:“殿下,我師若是再不經歷一場打真正的大戰,恐怕將士連血都要涼了!”

朱慈烺道:“以前咱們火器不足,只能用多放人的土辦法守城。現在第一師的火銃裝備率超過了四成,真定倒是可以交給他們守。我原本就打算將你第三師集結在太原、平陽一帶,防備清軍。”

單寧大喜過望,當即應聲道:“末將誓不辱命!”

“不過孔有德和耿仲明五萬人馬已經從陝西調回了山西。不日就要度過黃河,山西防禦戰就交給你們第三師了。”朱慈烺道:“你若是丟了山西……”

“末將提頭來見殿下!”單寧激動道。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地利和火力從來都是我軍制勝之寶,不要因為激動而傻乎乎跟人拼命。”

“是!”

……

單寧決不至於傻乎乎跟人拼命,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會放著黃河天塹不用。在第三師第一營調撥令下發之後,單寧直接將人馬拉到了禹門口。東宮在去年正月在這裡奪得了李自成的帥纛,雖然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