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8部分

行的卻是帶有蒙元色彩、漢唐宋三朝摻雜的華夏制度,最後再加上朱氏民本主義作為綱領,最終造就出歷史上延續二百七十八年的大明皇朝。

大明作為一個有鮮明烙印的皇朝,本身就具有自己的價值觀。雖然從秦始皇開始,官場上就充斥著各種無底線和沒節操。但在明面上必須有一層遮羞布,否則下民的信仰崩塌,誰都靠厚黑、拳頭吃飯,這世道還成什麼樣?豈不是成了亂世!

按照大明的價值觀,講究的是“佈施仁義,平四方,撫四夷”,而非“佈施暴力,殺四方。屠四夷”。雖然落實到實際上情況可能並無不同,但在桌面上必須做得偉大光明正義。

如果東虜真的舉族投降,那麼大明只能舉行一場獻俘儀式,誅殺首惡,然後將其他人送出關外,讓他們繼續在大明治下——實際上是自治狀態——好好過日子。

或許十年、二十年內,這些人會對大明懷有懼意,做個順民。當這份記憶漸漸淡去。他們又會回覆到搶西邊的時代,最終再次做起入主中原的美夢。

弱則蟄伏。強則侵犯,這是華夏所有“邊患”的死迴圈,誰都無法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

“你可有何對策?”崇禎問道。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說明東虜內部肯定有一次內訌,否則他們也交不出首惡來頂罪。既然有內訌。倒是可以試試將他們加以分化,送回北方去。”

“他們若是再來,豈不是又生出一場遼患?”

崇禎對於北方的理解跟朱慈烺所謂的北方還有很大距離。他以為朱慈烺說的是遼東,而朱慈烺說的卻是廣袤的西伯利亞。

“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