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難道是泛泛而談麼?正是因為孔子看到了管仲對諸夏做出的貢獻,同時也精研了齊桓首霸中的管氏制度,從而發出的由衷讚歎。所以孔子在整改儒學時,大量引入了管仲的政治思想。法家之所以從儒家脫胎而出,也正是因為儒學體系內一直存有管子的影響。
儒家不齒法家,但對管子從來都抱有崇敬之情。
這就促成了李明睿第三遍再讀《原法》。
這三遍讀完,李明睿已經徹底從溜鬚的本意中脫離出來,由衷地希望效仿先賢,用這部《原法》,“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現年六十歲的李明睿,重又找到了求學時那顆火熱的赤子之心,怎能讓他不激動萬分?於是他放下了手中正在編撰的私家國史,徹底投入了大明法理研究,探索如何讓三代聖王之治,迴歸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
朱慈烺沒有讀過《管子》,對管仲的認識也僅限於“管樂之才”這則短語。然而管子樸素的民本思想與朱慈烺來自後世的民生思潮能夠形成共鳴。而重視民生,強調獨立文化,排斥外部暴力,又與大明當前的社會環境也十分契合。
再退一步說,假設朱慈烺不是重生為皇太子,而是某個方伯藩鎮,他也會毫不猶豫撿起“尊王攘夷”的旗號,徐圖天下。
思想的冥冥契合,由此產生了和旋,讓朱慈烺對李明睿惡感盡消,好感油然而生。
根據《原法》的思想,李明睿在最新的論述中也提到了偵查、檢察、裁判的三法司分立。在中央一層倒還簡單,刑部行使偵查權,都察院行使檢察權,大理寺仍舊作為終審、稽核機構,行使裁判權。
到了地方上卻有些麻煩。大明的地方機構分為三使司、府與直隸州、縣與散州。越到下面,朝廷的統治力就越薄弱,薄弱的結果就是行政官員身兼司法權。在府一級,明明設有推官,但知府仍舊有決策權。到了縣一級,知縣直接坐堂斷案,視典史如無物。
要想讓三法司各司其職,關鍵點就是地方法司的建立。
李明睿為此深居簡出,利用自己的職權,有意地將山東按察使司分了三塊,一塊專管府縣警察局,偵緝各類刑案;一塊溝通監察御史,監督府縣官員,接手警察局的刑案;最後一塊便是聯絡各府推官,審理裁判。
這種做法固然不錯,也在他的職權之內,但是痛苦之處在於皇太子將大明舊官撇到了一邊,地方官吏根本不足數。許多府縣都是一套班子,什麼都管,比之甲申之前的狀況還要混亂。(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
四三八 吟到真詩喜欲狂(二)
陸素瑤再次跟姚桃坐在一起喝茶時候,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選擇。
在一番思索之後,她最終選擇了在女官之中尋個盟友。
地位與她相當,資歷又相近的女官,只有姚桃一人。
而且不管怎麼說,兩人都算是劉姑姑門下出身,多少有些香火情。
若說之前有過間隙,說白了就是爭口氣,無關政治。眼下既然有可能被捲入政爭,還是得互相扶持一把。
“妹妹我就不信,姐姐那邊沒人去說?”陸素瑤面對姚桃的時候從容了許多,不像對著劉若愚那般謹小慎微。
“倒是真沒人來跟我說這些閒話。”姚桃有些坐不住,戶部那邊一大堆事呢,重要報表都要她的簽章,碰上感覺不對的還得她自己算一遍,哪裡有閒心聽這個?
“我是真心求教姐姐,怎地我就攤上這種是非事了呢?”陸素瑤無奈苦笑:“這事吧,你說理會它,卻明明與我無涉。我又不認識那個什麼李明睿,而且沒頭沒腦的怎麼理。若說不理會,卻又知道了,總是忍不住去想:到底是什麼人,存的什麼心,想借妹妹的手做些什麼?”
姚桃抿了口茶,突然笑道:“你倒是比我還要耳目閉塞了,小通政先生。”
“小通政?”陸素瑤渾然一愣。
“看吧,看吧。”姚桃笑道:“天天只跟著殿下,不解民風了吧。什麼本子不是你交上去的?殿下的令旨多半也是你傳下去的,這不是殿下身邊的通政使是什麼?”
陸素瑤不由腰板一挺,聽得渾身酥麻,嘴上卻道:“可別如此消遣小妹,國家名爵焉能如此玩笑。”
“呵呵,外面剃頭的叫待詔。搖鈴的叫郎中,端茶倒水的都是博士,誰還真計較了?”姚桃話裡有話,意思就是勸陸素瑤既然做了那個事,就不要怕擔那個名。
陸素瑤也不糾纏,道:“就是真的通政使。也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