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如此一支驚弓之鳥,千數殘兵,劉芳亮領一萬人足以將之消滅了。

李自成想了想,道:“如此也好,看劉芳亮能打到哪裡便算哪裡,先將精銳調到北京。東征之事刻不容緩,不能讓吳三桂再壯大起來了。”

顧君恩應聲而出。

……

“你家還沒上戶口?再不去可就虧大了!”

“上那戶口有啥好的?指不定又要徵人了。”

“徵啥人呀!你不知道?聖旨都貼到村裡了,皇帝現在就在山東,全省徭役全都免了!以後全是僱工,給工錢!官府也照戶口論人給地給糧給種子。你家少上一個人,就少一塊地!前屯那邊都想著怎麼多報人口上去,你家還瞞著?”

“真的假的?”

“你這人……咋就不信咧?前屯趙石頭家的媳婦剛生了個丫頭,當天就去給上了戶口,這回也分到一畝三分地,跟生男娃的一個樣!”

“這要上個戶口,得花多少銀子?”

“官府包了,一文錢都不要!”

“哎?那俺也去看看。”

“多帶點乾糧,衙門口排隊等著上戶口的人太多。”這位鄰居打了個哈欠,道:“我排了三天。”

……

明朝制度,軍戶是不算丁口的。衛所下轄的土地——包括屯田和轄區內的民田,也不被計算在戶部糧冊上。這就導致了衛所制度崩塌之後,軍田變成了私田,卻不納稅。軍戶破產成了佃農,非但沒有享受國家撥給的軍餉,反倒還要承擔田租。

由此產生的人口、田地隱匿,數額之大是朱慈烺完全不敢想象的。

“廢衛立縣就從靈山衛開始!”朱慈烺在行政工作會議上宣佈道。

靈山衛是典型的實土衛,也就是領有土地的衛。

依照太祖高皇帝的設計,衛所並非是簡單的軍事機構,而是一個帶有軍事特色的行政體系。大明一般的行政體系是州、縣——府、州——布政使司、直隸府、州——中央六部。衛所體系則是衛、直隸都司的千戶所——都司、行都司、直隸衛——五軍都督府。

衛所非但有管理軍戶和轄區內民戶的權力,也有涉及軍戶案件的司法管轄權。以萬曆名相張居正那般的手腕,清丈田畝和梳理人丁也只侷限在一般行政體系,沒有觸動衛所制度。而順治年間,滿清在尚未統一全國的情況下,只是因為廢除了衛所,耕地面積就超過了萬曆三十年的全國耕地畝數。

考慮到萬曆三十年是大明國勢的巔峰時期,而崇禎、順治年間因為天災兵禍,耕地拋荒現象嚴重。

這一出一入,便可知衛所下轄的土地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

朱慈烺之所以從靈山衛開始著手,更是有兩個充足的理由。

第一,靈山衛地處膠州灣。膠州灣是山東第一大的不凍港,位於山東半島的南部,江南運來的物資主要是在青島口上岸。

第二,靈山衛與浮山前所就是日後的青島市的主體部分,緊鎖整個膠州灣。

青島對於山東的意義,乃至對於整個東部沿海的意義,只要看過中國地圖的人都不能無動於衷。對於這樣的重點地區,朱慈烺當然要不遺餘力地納入掌控,加以開發。(未完待續。。)

ps: 感謝大家支援~~新月新周,小湯求上榜啊!推薦票和月票速度飛來吧!對了,誰知道怎麼在章節感言里加入投票的連結?請在書評區裡傳授秘籍!

二零九 可恨年年壓金線(六)

“九王聞中國本坐空虛,數日之內,急聚兵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成敗之判,在此一舉。”

崔俊恩寫完字,放下筆,搓了搓凍得通紅的手指。他讀了一遍,確定沒有缺漏字句,方才折起信紙,封了起來,叫過下人:“速速送回漢陽(首爾),不可耽誤。”他身為朝鮮派到瀋陽的使臣,在清國國內有事時自然要第一時間傳回本國,讓大王獲悉。

身為李氏朝鮮的臣子,兩班出身的崔俊恩對滿洲人充滿了蔑視。這種將頭髮剃光,留著老鼠尾巴的蠻族,竟然以武力征服了朝鮮這個久沐華夏文明的東北小中華,成了朝鮮的宗主國!然而如今的大明也是風雨飄搖,聽說還被流賊攻破了神京,真是乾坤黯淡!

想到朝鮮雖然換了宗主,自己的社稷卻沒有斷絕,這讓崔俊恩難免有些僥倖。他知道北地漢人一樣要剃髮,一副數典忘祖的醜陋模樣。恐怕這些滿洲人若是佔了明國的土地,還會繼續推行這種惡政。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九日,清國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