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0部分

笛卡爾在崇禎十年,耶歷一六三七年發表的《正確思維和發現科學真理的方法論》,如今已經有了近千冊的中譯本,更名為《方法論》。他的解析幾何思想在經世大學圖書館裡也能找到相關論述。

廖真在方面的造詣並不突出,或許在他看來被人解決了的問題不算問題,所以他更關心的是“無窮小”和“極限”問題。這是微積分誕生的思想之火,而華夏也早就積攢了足夠的柴禾。

當這“火”與“柴”相逢,又有一個寬鬆的環境,於是就誕生了皇太子欽定的新科目:“微積分”。

在這樣的成就之下,改良蒸汽機的製造工藝根本就是“添頭”,“廖真”這個名字必然會因為微積分而載入史冊。

對於這樣的數學家,朱慈烺當然不吝用最高的賞格來供奉他。

崇禎二十二十年十月,禮部授予廖真博士學位。而在此之前,經世大學已經聘他為教授,單獨設立了數學院,由其任院長。十月十五,崇禎皇帝賜宴,賜鐵券,以廖真為三等伯,免二死。

大明的官爵只有公侯伯三等,子男在開國之後再沒用過,直到朱慈烺開闢為民爵。廖真這次所獲得的爵位已經是正兒八經的顯爵了。

王徵沒有想到廖真會有如此待遇,回過頭再仔細看看廖真的成果,才發現自己果然是年老昏聵,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衷。當年他能夠在西學道路上越走越遠,正是憑藉著自己的數學功底。

“初心常持,成佛有餘。”王徵這個天主教徒竟然吐出了一句禪家諺語,頗有些落寞道:“吾行太遠啊!”

朱慈烺本想對微積分也進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以免為他人做嫁衣,刺激了泰西諸國的天才們。現在牛頓和布萊尼茨固然還小,但惠更斯、笛卡爾、帕斯卡等科學精英都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