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復良”詔令,許多人家都是以“納妾”為掩護收納朝鮮婢女。
從周朝開始,華夏就是一夫一妻制度,對於妾沒有任何限制。理論上。只要你吃得消、養得起,納個三五百房都沒問題。
朱慈烺是見識過後世“二奶”、“小三”猖獗的人,相比之下“妾室制度”反倒要光明有序得多。這種完全出於市場需要的社會行為,朱慈烺實在沒有能力去改變,所以只能放任。
至於被販賣到大明的朝鮮女子,朱慈烺也只能責令大理寺和都察院進行甄別。只有非自願的朝鮮女子,才會被遣送回國。
事實上這種不願留在大明的女子才是真正的非主流。
首先不說大明的生活水平遠超朝鮮,即便小康之家隔三岔五也能吃頓肉打打牙祭。其次是這些女子大多出身低微,在朝鮮屬於下等人。而朝鮮的從母制度決定她們的兒女也都是下等人——即便生父是貴族都不能改變。
大明卻是隻看父系。這些朝鮮下女成為權貴富有之家的“侍妾”之後,如果育有子女,子女的社會地位是隨其父親的。這樣非但子女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自己也能母憑子貴,何樂而不為?
至於一些窮得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只要有個餬口的營生,花點小錢就可以娶個品貌端正的鮮女為妻。
當然,這種嫁給明人做正妻的鮮女,還要給人牙、媒婆一筆孝敬。
許多朝鮮商人也樂於招這樣的明人當女婿,享受大明的國人待遇。起碼借用女婿的明人戶口,就可以在海西、河套等地大肆購買土地了。
隆景二年,整個大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地多人少的問題顯現。越來越多的大明百姓開始往西、北遷徙,或是往南出海,改變自己的生活境況。法制和教育的普及讓囚徒數量下降,使得大量朝鮮人、蒙古人成為了基礎建設的主力軍。
工部擔心這些人做工不精細,檢查日繁,標準更嚴苛。大明匠人們因為地位提升。 成了監工,對各種瑕疵更加不肯放過,無意間也推動了工程質量的提升。
即便如此,大明本土各州縣,仍舊受困於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新興的蒸汽機還不足以大規模取代人力。於是,駐守在遼寧的近衛第二軍蕭東樓部,於隆景二年六月進入全軍動員,向北面的蒙古部落發起進攻。
這次進攻的目的不在於一城一寨。也不是單純地呼應漠南作戰,主要是為了東部蒙古的人力資源,用以支援整個遼寧,乃至海西的土地、礦產開發。
“這些蒙古人除了勞力,也沒什麼對大明有用的地方了。”蕭東樓摸著眼罩:“大軍驅捕為主,不要亂殺人!”
第二軍上下都是在遼東有土地的,非田地則礦場,誰都知道人手不夠用。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益。就算上頭不下令,他們也不捨得亂殺人。
曹寧對此卻是興趣缺缺。道:“隨你,我只想撈些功勞退役回鄉。”
“你怎麼了?”蕭東樓好奇問道。
“一把年紀了,也該回去贍養老孃,傳宗接代了。”曹寧嘆了口氣。
蕭東樓知道曹寧有個老母親,跟他弟弟一起住,不過說起傳宗接代……大約是自己前幾日新得了個兒子刺激到了這位老搭檔。
“遼東就沒個生兒子的女人?你現在孤身一人回去。嬸嬸得多不舒心?不如這裡先納一房……不,蒙古、朝鮮女人各納一房,抱著大胖小子回去得多讓老大人高興?”蕭東樓勸道。
曹寧總覺得這樣的兒子到底是庶出,不是嫡親長子,日後家產給誰呢?他看看蕭東樓。老婆死後再沒續絃,倒是小妾從來沒少過,嫡子一個沒有,庶子倒是一幫。
唉,也沒見他煩心,可見讀書少時煩惱少啊!
曹寧想到這裡,心中略略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家產。除了遼東這邊論年增加的土地,他還將自己的軍餉拿出來買了南洋公司的股票,又寄了五百兩給弟弟,讓他去河套買塊地租給別人種。
曹家本就是地方大族,否則他也考不上秀才,所以又安排族中子弟在遼寧經商,收益歸入族中。如今他可算是全族人的福星,逢年過節族長、耆老都要正式去家中拜會母親,然後才能安排族中大事。
這也算風光無限了,若是沒個嫡子得多遺憾!
“對了,聽說王翊那小子娶了個女官,丈人還是個封疆大吏,要不你也琢磨一個?”蕭東樓突然興奮道:“那個、那個、那個一直跟在陛下身邊的那個,雖然年紀大些,看那腰身屁股,有宜男之相啊!”
“放屁!”曹寧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