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窄袖,所以不可能更窄。不過衣襬卻是收到了腰間,成了體力勞動者常穿的“短衣”。
“根據總參謀部給出的資料,裙甲非但限制戰士步行,而且也沒甚防護之效果,莫若裁去。以求實惠。”秦良玉上前解釋道。
朱慈烺點了點頭。為了節省布料,崇禎帝曾特別下旨對袖子寬度做過限定,這套服裝正是契合上意的體現。傳統觀念上,軍中戰士原本就與“勞力”相當,短衣並不算侮辱,之前胖襖為了保護大腿而長及膝蓋,的確沒有太大必要。
唯一的改進就是右腋下和圓領右側的金屬鈕釦。
金屬鈕釦在明朝更多用於女子服飾,男子用的不多。然而鈕釦的穿衣速度明顯比繫帶更快,在沒有發明拉鍊之前,鈕釦或許會使用很長一段時間。
“為什麼不用銅的?”朱慈烺道:“我軍軍裝以紅色為主色,配上銅紐扣更好看些。”
“殿下,銅是可以鑄錢的。”秦良玉提醒道。
“軍容整肅是可以增進士氣的。”
“就怕有士卒取了鈕釦去換錢……”
“那就是你訓導官的工作沒做好啊。”朱慈烺儘量讓自己的口吻聽起來和善一些,到底秦良玉已經這麼大年紀了。
秦良玉領命道:“臣明白。”
“還有,”朱慈烺讓那士卒抬起手臂:“看,這鈕釦在腋下一隻手不好弄。”
按照明人的審美觀,鈕釦被藏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然而如此一來,穿衣服時右手就要抬起來,只能靠一隻左手進行動作,影響速度。而且被裹起來的左衽仍舊需要繫帶,將鈕釦帶來的速度抵消殆盡。
“用銅鈕,上面壓上花紋,就大大方方露在外面也挺好看的。”朱慈烺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