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宿煌煌日月光(四)

在錦衣衛緊鑼密鼓做準備的同時,總參軍情司和兵部職方司也開始悄悄尋找通遼的商人,安插耳目,力求為大軍復遼做好情報工作。相比這些新興的情報部門,東廠作為曾經的老大更是不甘示弱,丁奧在劉若愚的指點下,著力向南拓展東廠勢力。

此時王之心在江南正坐在風口浪尖,每日裡不知多少人在背後戳他脊樑骨,甚至還有士子堵在他家門口用泥巴砸門,要求釋放錢謙益。碰上東廠在江南設立分廠,就像是久旱逢甘露,終於盼到了親人,在玄武湖畔專門起了一座四進三院的大宅子,作為東廠南京分廠的廠址。

南京分廠建立不久,提督分廠太監楊帆破獲一起朝鮮商人攜帶國朝情報的大案,抓獲朝鮮奸細三人。

作為大明的屬國,朝鮮早在天啟七年就被阿敏率領的金兵打敗,與金簽訂了兄弟之盟。崇禎九年,黃臺吉親征朝鮮,逼迫其簽訂了君臣之約。從那時候開始,朝鮮就要派出質子到瀋陽作為人質。

雖然朝鮮權貴和國民普遍仰慕大明,鄙夷滿洲,但刀槍在前,只能屈服現實。他們收羅明朝士林的訊息帶回國去,更多的是追求時尚,表示自己不愧“小中華”之名,倒不是有意作為滿洲密探。

然而清廷在朝鮮擁有駐兵,其將領從朝鮮權貴口中也能得到一些明廷的訊息,這就激發了他們對這條情報路線的挖掘。於是在朝鮮權貴的指使下,三個在南京的朝鮮商人收羅了大量的大明訊息。非但有各種報紙書刊,甚至還花錢請士子們聚會,從中打探訊息。

這樣的行徑無疑構成了朱慈烺認定的“間諜罪”。

差點害得宋弘業功虧一簣的那條“楚鎮訊息”,也正是這三人從江南傳到朝鮮,又傳入多爾袞手中。

楊帆本來是在王之心座下跑腿打雜。被王之心推薦給了丁奧。誰知丁奧只見了楊帆一次,就委以提督江南分廠的重任。而楊帆在上任之後不過一個月,就有了功績,一舉進入皇太子的視野。如此一來,連王之心都吃不準這楊帆到底什麼來路,更懷疑他是混到自己身邊的密探。

其實楊帆只是喜歡看人罷了。

每個太監都有自己的愛好作為精神支柱。有的貪財。有的貪權,有的貪色……楊帆則是喜歡看人。他非但收羅了各種面相書,更喜歡實踐,在任何場合都觀察別人的容貌、神情,最終練成了火眼金睛的功夫,無論什麼樣的人,只要過目便知端的。

朱慈烺給了楊帆一紙獎狀,勉勵他將這門自創的功夫推廣出去。同時又借崇禎的名義下了明旨:由東廠負責肅清國內奸細、通敵者之事,設廠獄。

在江南輿論一片喧譁聲中。徵募江南悍勇之士入伍的訊息反倒沒人關注了。

而在徵兵政策確定之前,西北光復區的官員之中,說著吳儂軟語的東南官員早就成了氣候。

現在北方的人力充分調動,仍舊面臨著捉襟見肘的窘況。江南許多不得志的文人到了北方,原本只是希望謀求個幕友賓客的工作,誰知卻喜出望外地獲得了一縣知縣、乃至一府同知的位置。

大明南方的教育程度遠勝北方,國初時因為科舉中第者皆是南人,太祖甚至還興過大獄。但事實的確如此殘酷。在陝西能中謝元的才子,放在江浙蘇松。甚至連中式都困難。這些久久不能中式的生員們,到了山東,參加一場比平日小考還簡單的測驗,就有了入讀行政學院的資格。

在行政學院裡,重溫一遍“禮義廉恥”,然後背熟基層工作各種制度。快則一月半,慢則三個月,這些小知識分子就可以踏上實踐崗位了。其中固然有人會以身試法,卻是白白給都察院提供了練兵機會,更多的人還是乖乖按照制度辦事。——尤其是看到那些血跡未乾的腦袋。誰都不敢大意。

正是這些來自南方的基層官員,在用人不足的情況下,理所當然地想到一點:既然北人不夠,為什麼不能用南人呢?就算江南本地的官府不支援,大可以委派欽差,在各府縣鄉鎮村寨設立募兵點,直接將人拉走。

朱慈烺深感這也是個辦法,予以採納,開始徵募南兵。

在原歷史時空中,此時江南諸省的“奴變”已經到了噴湧的臨界點,這場募兵正好為不願世代為奴青壯提供了一條出路,讓他們進入軍中,憑戰功闖下前程。同時因為皇太子本人對戰士的看重,若是身在奴籍的壯士參軍,其父母子女登時脫離奴籍,定立戶口,成為平民。

至於因此受到影響的權貴之家,皇太子也給他們指了一條明路:訴訟。

明代有律有例,律是不變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