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8部分

的,不到兩百人。

人數雖多,但對風玉停來說卻不全是好事。人多不止嘴雜,也難免滋生各種問題。比如各衛所之間的明爭暗鬥,比如有人為求廣闊前程,私下投靠陳斯年。

風玉停唯一能慶幸的便是,儀鸞司大部分將士和兵卒,對朝廷忠心耿耿,對他的差遣極為聽從。

六月如約而至,風玉停果真如先前所言,攬下了教導小皇帝武藝的差事。

陳斯年只將小皇帝當做傀儡,只是礙於祖宗規矩,這才讓小皇帝讀書識字,他能做的手腳就是儘量請迂腐不知變通的夫子。

在風玉停突然請命要教小皇帝習武時,他不由暗惱自己沒能下手為強。

幾位顧命大臣對於小皇帝習武之事,自無反對意見,一國之君文武雙全方能顯示出大周氣魄。

再者前兩任皇帝太過短命,他們私心裡也希望小皇帝能夠強身健體,將大周江山給傳承下去。

小皇帝對習武之事期盼已久,又欽佩風玉停氣概,故而十分樂意隨他習武。

(因為卡文,不想太水,所以憋出這麼少字……)(未完待續。)

第五五九章 廠花與太皇太后之間的炮灰14

一切都朝著顧曉曉預想的方向發展,目地初步達到之後,她有了新的途徑與風玉停溝通朝內朝外最新情報,不再像先前那樣困頓無著了。

九龍玉佩一案也該破了,再不破的話,陳斯年恐怕要坐不住,橫插一槓進來,反而會弄巧成拙。

陳斯年不是傻子,他比絕大多數人都要聰明,拖延下去局勢只會對他們不利。。

九龍玉佩的碎片,在坤寧宮花園中的月牙湖中撈了出來,這是儀鸞司審問得出的結果。那幾個當初不可一世的刁奴,在詔獄中受不了嚴刑拷打,幾乎將坤寧宮能藏匿九龍玉佩的地方供了個遍。

案子結的清楚明白,儀鸞司知會了陳斯年和白容波,兩人都沒有特別的表示,這一章就這樣掀過去了。

也許這種行為不太光彩,但以她目前的力量,無法對為惡者進行光明正大的審判。就比如明知道陳斯年是無惡不作的奸臣,但朝中卻沒人能將他拉下馬。

九龍玉佩一案告破,破碎的玉佩被儀鸞司封存作為證據,陳斯年後來也沒再過問此事,他的注意力全放到了破壞小皇帝跟風玉停習武一事上。

只是陳斯年在宮中雖然強橫到一手遮天,但卻敵不過幾位顧命大臣的堅持。朝中又有幾人願意被一個閹人壓在頭上,儀鸞司又與東廠齊肩,雖說如今陳斯年略佔上風,但風玉停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人。

小皇帝學武生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隨著年紀漸長,需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到坤寧宮請安的次數慢慢變少。

次數雖然少了,顧曉曉和小皇帝的關係卻愈發親近,也不知是不是文武兼修促進了小皇帝的智力發育,還是隨著年齡增長自然開竅,小皇帝如今在課業上舉一反三聰慧異常。

最難得是不是這份聰慧,而是小皇帝在顧曉曉的教導和提點下,學會了藏拙。他明明學會了夫子傳授的內容,卻要裝作迷惑不解的樣子,問一些粗淺的問題。

為了迷惑陳斯年,小皇帝故意顯露出對功課的厭惡來,沉迷於練功夫上。每次和陳斯年談話,三句不離大俠如何了得,他要好好練功早日練出飛簷走壁的本事。

一開始因為擔心小皇帝和風玉停走的太近,忌諱他習武的陳斯年,快要樂開了花。他為什麼不想讓小皇帝習武?難道是怕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成為武林高手?

不,他只是怕小皇帝藉著習武的機會,得到儀鸞司上下的擁護。

如今小皇帝近乎習武喪志的表現讓陳斯年十分滿意,大周重文輕武,一個不喜文墨好匹夫之勇的皇帝,是得不到朝臣擁護和愛戴的。

所以,一開始陳斯年對小皇帝習武持反對態度,但到最後,幾位顧命大臣,對小皇帝一心沉迷到武學中,疏於學習功課不虞,提出反對意見時。

以小皇帝尚且年幼,學武強身健體,日後可專心讀書的理由反駁幾位大臣的,還是陳斯年。

陳斯年是聰明的,他從不懷疑自己的睿智,他想將小皇帝養廢,養成一個不理朝政,一心鑽在旁門左道上的皇帝。

他想要的可不是九千歲的名頭,既然做不了萬歲,他就做萬歲的爹。

陳斯年從來不是膽小的,他嫌棄白容波先前生的是個女兒,但除了白家,他找不到更好的合作物件,所以只能再等一兩年。

他已經打算好了,如果下一次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