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9部分

像消失了一樣,京城中有關她弒母的傳言甚囂塵上。

京中流言飛竄,城外又有陽瓊晚大軍壓境。在這種情形下,陽瓊玉一不做而不休。直接敲響了喪鐘,宣告清和帝駕崩,由她繼承皇位。

陽瓊玉倉促登基,朝中百官不敢苟同,只能裝聾作啞,等著局勢分朗。

姜側君得知清和帝駕崩的訊息之後淚如泉湧好不悲切,顧曉曉念及清和帝曾經的信任也有幾分惻然。

陽瓊玉以奔喪為名,下令讓陽瓊晚進京,同時下發詔書,命其將北光軍撤離京城回鎮北疆。

為了坐穩皇位,陽瓊玉甚至私底下派來使者,與顧曉曉商議,兩人一南一北各自為治共享江山。

顧曉曉不是陽瓊華,自然不會上當。清和帝駕崩的第三天,顧曉曉營中出現不速之客,一個面容白淨的孩童模樣的女子,拿著玉璽以及虎符出現在她面前。

這女童武功高深莫測,顧曉曉與她對上兩招之後,竟覺吃力。直到女童拿出了玉璽虎符,做了自我介紹,顧曉曉才知,原來這人乃宮中不世出的高手,由於練功走火入魔,所以一直停在幼童之身,她的年紀比清和帝還要大上一輪。

玉璽還有虎符,乃是清和帝在中毒之後託付與她,並且交代若她遭遇不測駕崩,就將這兩樣東西交給三皇女,並由她繼承大統。

顧曉曉從未想到清和帝竟會留這麼一手,還將皇位傳於她。

雖然只有口諭,但玉璽在手虎符在手,又有北光軍和左軍支援,顧曉曉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陽瓊玉登基名不正言不順,清和帝駕崩的不明不白,她的勢力只在京城和連安。青蘿國大部分地區只發喪,不接受其它政令,作壁上觀等待大局落定。

顧曉曉得了高人相助,直接拿出玉璽虎符,將清和帝遺言大白於天下,調遣軍隊討伐陽瓊玉。

大勢已去,陽瓊玉欲做垂死掙扎,奈何朝中已然人心渙散,連她的支持者如今也裝聾作啞,生怕待三皇女攻入京城之後清算舊賬。

龍椅像是烙鐵,陽瓊玉無計可施,妄圖靠正統壓過陽瓊晚,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大勢所趨,顧曉曉清點兵將,詔令軍隊支援,開始直接攻城。

京城禁衛軍多保衛皇城安全,鮮少經歷戰爭,與戰場上廝殺出來計程車卒相比,自然遜色一籌。

若非顧曉曉心懷憐憫,怕傷及無辜百姓,不想用太過激烈的手段,京城早已被攻下。

陽瓊玉好不容易坐上龍椅,沒想到等待她的是這個結局,為了扭轉乾坤改變頹勢,她竟採用了部下的昏招,將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驅趕到城樓上,以她們血肉之軀抵擋陽瓊晚攻勢。

百姓何辜,受此驅使無不對陽瓊玉恨得牙癢癢,原本對誰做皇帝並不在意的普通老百姓,轉投向陽瓊晚。

京城到處都是呼籲讓三皇女殿下進城,剷除奸佞肅清社稷,還青蘿國泰民安。

民心所向,陽瓊玉愈發害怕,顧曉曉暫停了攻勢,決定曲線救國。從民心入手。

正是秋冬之際,她命人做了孔明燈放入城中,燈上全是勸降之言。

風燈起。人心浮動,陽瓊玉喪盡人心,百姓對她失望,又害怕自己被當做炮灰犧牲掉,諸多百姓開始關門閉市進行抗議。

這種時候百姓關門閉市無異於火上澆油,陽瓊玉束手無策,幾乎可以預見陽瓊晚進城之後。她落敗時的慘象。

情急之下,陽瓊玉不思悔改昏招迭出,臨時強招百姓入伍。組成一支純業餘的軍隊,打算對抗陽瓊晚。

京城百姓居於天子腳下,太平多年生活多衣食無憂,何時受過這種苦頭。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是人兵卒也是人。顧曉曉兵臨城下,不斷進行勸降。

終於,百姓對陽瓊玉徹底失望,掀起了民變,衝開了東邊城門,歡迎靜王進京。

陽瓊玉這幾日正心神恍惚擔驚受怕,聽聞靜王已經破城,嚇得將雜牌軍派出去迎敵。

城門大開也有姜玉景的推動。在北光軍進城之時,她頭一個支援陽瓊晚。同時例數陽瓊晚罪狀,挑明她先前是為了大局假意降服,清和帝駕崩乃是陽瓊華和陽瓊玉聯手促成。。

雖然某些官僚腹謗榮國公太不地道,但到了這份兒上也沒人傻到擁護陽瓊玉,陪著她一起擔上亂臣賊子之名。

百姓惱恨陽瓊玉胡亂點兵,又加上兵器鎧甲不足,怎願同有名的戰神靜王殿下對上。被禁衛軍驅使到陣前之後,紛紛倒戈,靜王一方反而贏得更順利了。

無心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