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站在了守舊派一邊,這也意味著,她登基後很容易受老臣左右。劇情中她登基了好幾年,也沒有將朝堂所有勢力整編到手中。

敵人有弱點,對顧曉曉來說是件大好事。

不出顧曉曉所料,在她信送出幾天後,京城中果然流傳起臻王側夫給她戴綠帽子之事。不過由於當初陽瓊華強搶民男的名聲太惡,罵易水寒的人很少,許多人幸災樂禍天理迴圈報應不爽。

那幾日上朝,陽瓊華的臉黑的像鍋底炭,看顧曉曉的眼神,恨不得將她吃掉。不過易水寒倒沒被休棄,還在臻王府好好待著。

陽瓊華對科舉的執拗程度,超過了顧曉曉的想象,在近四分之三人的反對下,她依舊鍥而不捨的諫言,改變人才選舉方式。

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者,陽瓊華做出了讓步,提出了可以察舉和科舉相結合。

爭爭吵吵間到了秋季,清和帝已經明確表示暫時不會考慮科舉制,陽瓊華卻在民間找了許多讀書人聯合簽名,向朝廷請命。

原本已經擱置的話題,冷飯新炒又升起了熱度。

就在這時,突然曝出了陽瓊華偷偷跑到皇廟與從榕私會,最後一次還被寺中人抓了正著。

陽瓊華前科太多,皇廟中不止有得到高師,還有先皇侍君,她一個小輩偷偷潛入進去,擾了佛門清淨不說,還讓皇室跟著蒙羞。

清和帝這次是沒辦法再包庇陽瓊華了,她直接將陽瓊華召入宮中,讓她在宮中關禁閉,著人看管讓她每日寫悔過書,抄修身養性的經文。(未完待續。。)

ps: 謝謝▔▽▔的打賞,腫麼感覺兩千字的章節內容太少了,難道寫習慣了4千字章……啊,今天吃的有點多呀~~~一份蓋澆飯,一個滷雞腿,一個煎香腸,額外一份米,一份蝦球,一份雞米花,一包瓜子………………嗷嗷,為了不讓陵子在寒冷的冬天餓肚子碼字,大家支援正版,順便投個月票呦~~

第三五二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計13

為了平息醜聞,清和帝下令從榕剃度,從此皈依佛門,並將他送離皇廟,在皇陵清守一生。

對一個青春未艾的年輕男子來說,沒有什麼比這一懲罰更殘酷。他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付出了一段錯誤的情,將用漫長人生為代價。

皇陵不比皇廟,與京城相隔著遙遠的距離,且有死士進行鎮守,除非陽瓊華登基成為新帝,否則絕無可能再和從榕見面。

陽瓊華和從榕第一次鬧出醜聞時,滿城風風雨雨,她被人參了不少摺子,二皇女黨甚至上書她不堪為儲。但還不到的半年的功夫,陽瓊華不僅沒有吸取教訓,而且變本加厲,這次參她的人更多了,許多中立派也站到了皇長女的對立面。

其中固然有陽瓊華於男之上不檢點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她一直堅持科舉,觸動了朝中大部分人的利益。

陽瓊華被關禁閉後,清和帝在將大力支援科舉制度的官員,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斥責以及降職,緣由當然不是因為支援科舉,而是一些雞毛蒜皮類似於違制失察之類的小錯。

但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朝廷態度鮮明的反對科舉,且皇長女被關禁閉,也無人敢做出頭椽子,帶頭蹦躂挑起人才選舉制度之爭。

這其中若無陽瓊玉動的手腳,顧曉曉是萬萬不信的,算起來離她進行逼宮也沒幾年了。顧曉曉可不想像原主一樣,被人拉出去當槍使。最後沒落得半點好處。

她的封地在北疆,但除了每年封地的固定稅收進賬個貢品,那裡跟顧曉曉沒半點關係。如何就藩。到封地去發展出完全屬於自己的勢力,成了顧曉曉的頭號難題。

清和帝疑心病太重,對於三個女兒保持著警惕心,將兵權政權全都抓到手中,直到逼宮之際才將這些交付給陽瓊華。

想要順利就藩,對顧曉曉來說是一個挑戰,首先她要證明自己的忠心。其次還要讓清和帝放鬆警惕,但以清和帝的性格,為了牽制三位皇女。她是不會輕易讓三皇女到封地的。

北疆並不太平,前有外族虎視眈眈,後有當地將領各自為政,即使到了北疆想要將幾股勢力整合在手中。難如登天。若顧曉曉庸碌一些,恐怕連政治核心都難觸到。

當初閉門思過時,顧曉曉已經研讀過青蘿國的水文地理,對北疆也有一定了解。北疆的氣候和環境讓顧曉曉想起了天鳳國,她細細一想,比較曾經的天鳳和青蘿國,竟發覺兩者之間還有些微妙的相似。

天鳳國曾出現過女帝,不過只走到了男女平等的那步。青蘿國卻一口氣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