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於事業發展,於是決定將方嘉惠送出國去進行學習。
留洋是本時代大部分進步青年的必走之路,方嘉惠對她的安排欣然應允,還主動提出想在不同國家進行學習,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帶回國內。
服裝廠發展勢頭良好,由於品質有保障,再加上楊騰飛從中搭橋,顧曉曉到後來接起了軍隊的生意,在做軍裝的同時,也承擔了一些零碎周邊的生產,這對她來說不算難。
顧曉曉從不吝嗇於在廠房機器裝置以及員工宿舍上投資,嚴格執行八小時工作制,雖然引起了同行的反彈和排擠。但隨著時代發展,工農革命此起彼伏的興起,大罷工運動不斷展開,顧曉曉所開的工廠反而更穩定些。
金錢對顧曉曉來說,向來是必須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時代變革加劇,國內軍閥混戰剛剛熄火,群狼喚伺,惡狗捲土重來,想要將若大華夏吞入腹中,
顧曉曉痛恨侵略,更痛恨那些慘無人道的劊子手,所以她非常支援抗戰,甚至為此研究起她不太擅長的武器製造業,大量資金的投入,頂尖國際人才的引進,顧曉曉的舉動帶動了許多愛國人士。
她不僅有愛過的想法,有一顆聰明的大腦,還有強大的資金支援,吸引了許多同樣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加入其中。
面對眾多愛國志士的傾力支援,顧曉曉特地成立了一個民間公益愛國組織簡稱春陽民盟,不僅籌集資金支援軍隊抵抗外來侵略者。同時舉辦各種民間學堂,收養孤兒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解救被拐賣的婦女兒童。
春陽名頭越來越大。牽涉到的事務也越來越多,許多在國外旅居的愛國人士,選擇透過春陽資助祖國協同抵抗外國侵略者,也有外國反戰人士透過春陽幫助華夏國。
做慈善僅憑一腔熱血是不行的,科學的管理以及嚴格的監督機制不可或缺,哪怕大家對顧曉曉的人品非常推崇,但她經歷了幾十世的歷練。心性堅韌,對各種誘惑幾乎是刀槍不入。
但換一個人呢,顧曉曉不可能永遠主持春陽。新任繼承者是否能在糖衣炮彈下不動搖,在面臨威脅暗殺時不退後,在遭到地方軍閥勢力打壓時,能夠周旋其中。保障工作人員安全的同時。讓春陽各項慈善活動順利進行。
同時,慈善的目地是授人以漁,而不是單純的進行資助,讓孤兒接受教育,讓無家可歸的男女掌握謀生的技能。這些事非常瑣碎,絕非一個人可以順利完成的。
所以,顧曉曉在挑選接班人時非常慎重,方嘉惠在不同的國家留學。學習了多種外語,同時華夏傳統文化也沒放下。人在國外仍然情牽國內。時刻關注國內動向。
在外留學期間,方嘉惠苦讀學業的同時,不忘利用語言天賦,進行各類書籍翻譯,及時將國外先進科技傳入華夏。學術上方嘉惠做的極好,但她真正被人記住,是因為她在國外成立春陽分佈,組織同學一起宣傳反戰思想,為華夏國贏得輿論和資金支援。
也許是耳渲目染的緣故,方嘉惠在國外還真闖出了一番名堂來,甚至結識了國外的華夏黑幫,從對方手中獲得了許多外國人研製的新型武器,透過春陽組織運回國內。
這出乎了顧曉曉的意料,她當初在培養花兒時,只希望她能積極向上知書達理,同時強身健體練一些適合女子的武術,同時練好槍法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除了愛情,顧曉曉無法替方嘉惠打點,撇開春陽不提,她名下的產業足夠方嘉惠幾輩子衣食無憂。
在這種環境下,方嘉惠能戒除驕嬌二氣,獨立自主,甚至和****人合作,進行危險的武器販運,讓顧曉曉有種刮目相看感。
一手養大的孩子能有這樣的成就,顧曉曉欣慰之餘又有些驕傲。想到劇情中,花兒在病痛中死去的樣子,她竟然有些心痛,大概是親生養出的孩子,十幾年養育之情的牽絆。
順利完成學業後,方嘉惠將她在國外承建的組織轉交給了可靠的學弟學妹進行管理,同時請了專業人士,幫助她打理國外的廠子,拒絕了導師以及國外結識忘年交的邀請,毅然決然回國。
方嘉惠回國時,雖然抵抗侵略者的戰鬥已經臨近末尾,趁著華夏衰弱之際妄圖咬上一口的r國,被打的潰不成軍,灰溜溜的負隅頑抗。
但抗戰的結束,意味著國內其他矛盾一觸即發,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各階級之間的矛盾再次凸顯。許多人不等抗戰徹底結束就向顧曉曉投來了橄欖枝,幾乎無一例外被她拒絕了。
有人打聽出顧曉曉的出身和來歷,曲線救國找了方家從中說和。不過方家人明事理,同時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