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的關係,就連那層沙漠迷彩,還有那些悍馬上的沙漠迷彩,以及這些士兵身上那身沙漠數字迷彩作戰服,整個非洲能夠拿出來的只有埃及。其他的非洲國家,根本沒有這樣的實力去研究如此先進數字迷彩。哪怕是埃及,也沒有幾個士兵能夠穿上只能進口的數字迷彩。

全世界能夠研製數字迷彩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而中華正式其中之一。

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已經讓曾志華滿肚子的疑問,他並不知道,前面還有多少疑問在等著他。

“首長,到了。”

就在曾志華思緒萬千的時候,宋玉強的聲音讓他迴歸了現實。

遠處的地平面上,緩緩的出現了一片筆直的城牆,隨著車輪的推進,城牆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這就是照片上,那面以極快速度建造起來的圍牆,果然很不簡單。”隨著車隊的接近,曾志華忍不住感嘆道。(未完待續。。)

第九十六章 採訪錄影

ps:兩章合一,算兩更。

——————

就在這支國際救援組織來到難民營的三天後的夜裡,李嵐坐在基地車的會議室中,會議室主牆的巨大顯示器上面,正在播放一份錄影。

這三天,李嵐並沒有去見這支國際人道救援醫療隊,只是在城牆上遠遠的看他們,他也沒有允許他們進入領地。

不過對於那位美女記者的採訪申請,他還是很快就允許,但是隻能去採訪那些難民,嚴禁士兵們接受採訪。

而李嵐現在看的就是,那位美女記者這三天採訪下來的內容。

“大家好,這裡是中*電視臺駐非洲記者林美琪向大家介紹索馬利亞近況,目前我所在的位置是索馬利亞的北部,博薩索以西兩百多公里的一處新建的難民營中,目前已經匯聚了超過二十萬的災民,並且每天都有超過萬人的難民群來到這裡,尋求幫助。

索馬利亞國內近24年的衝突,以及東非之角地區的糧食短缺甚至饑荒,預計會有超過40萬的難民背井離鄉來到這裡,其中絕大部分為索馬利亞人。他們雖然身居陋室,食不果腹,終日面對疾病和死亡威脅,但並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更沒有失去對未來的憧憬。

行走在達達布附近幾乎3年未見雨水的土地上,大風不時捲起陣陣黃沙,使人眼難睜路難辨。風沙過後,看到的是散落在熱帶灌木叢中的一頂頂帳篷,以及那些行動遲緩的難民。他們或背柴,或頂水。或搭屋,疲憊和辛酸寫在臉上。在這裡。幾乎每接近一個人就會了解一段酸楚的故事,每走進一頂帳篷就會聽到人們迫不及待的訴說。”

錄影畫面中,是少婦薩瑪臨時的家。

“父親去世了,我現在同母親住在一起。”18歲的薩瑪揹著一歲零兩個月的孩子對林美琪說。她的臉上仍透著稚嫩和清純,但羞澀的眼神難掩生活的艱辛。

薩瑪的家原本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溫馨的大家庭最多時有20多人。後因戰亂,3名家庭成員去世,其中包括她的父親。薩瑪4歲那年,由於家中缺衣少食。生活無依無靠,她的母親帶著她,趕著幾匹駱駝,走了將近一個月才來到這裡。

為了生存,一路上薩瑪將能殺的牲畜都殺了,身邊已經一無所有。她指著身邊四面透風的窩棚對林美琪說,這就是她的“家”。這個“家”實際上是用幾塊破布和塑膠纏繞在樹枝上搭起來的,面積不到4平方米:家徒四壁,幾塊石頭支起一口鍋。地上鋪著幾塊破布,還有兩個用來盛水的破瓦罐和幾個吃飯用的罐頭盒。

“因為來的難民多,發放的帳篷也有限,我只領到了一塊篷布。剩下的材料都是自己找的,裡面白天熱如蒸籠,晚上四處透風。孩子和母親的身體又不是很好。”薩瑪說,如果下起雨來。這樣的窩棚根本不管用。

儘管如此,薩瑪還是滿意在這裡的生活。因為在這裡能獲得幫助。“每天領一次食品,雖然不充裕,但我們每天都能吃上飯。也不用擔心會捱餓。”談到未來,薩瑪說,希望索馬利亞恢復和平,因為只有不打仗了才能回家。看到薩瑪背上骨瘦如柴的孩子和她期盼的眼神,林美琪將隨身僅帶的兩瓶水送給了薩瑪。

難民營帳篷前面的一處地攤引起了林美琪注意,於是走近跟攤主攀談起來。攤主叫阿布迪,今年31歲,家裡有5個孩子,剛從摩加迪沙來到這裡不久。

“路上走了一個多月。”他說,除了睡覺就是趕路。因為戰亂和饑荒,家裡沒有任何東西可吃,阿布迪只好帶著孩子逃荒。來到這裡後領到了帳篷、食品和水,但因孩子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