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這樣大的佈局。
如果說這件事是他在後面導演的訊息被傳出去,並且被確認。那算多給李嵐幾年發展時間。也抵擋不住美國全面報復的怒火。特別是整個北約組織,因為在這次事件之後六個小時,和當初911一樣,北約組織宣佈,會堅決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上,“打一個就是打全部的口號”,已經喊了出來。
而對於美國有可能採取的實際性行動,根據這些年美國的反恐形式和財政方面,李嵐不認為。美國依然能夠長久的持續下去。或許911可以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契機,那這一次,在美國戰略東移的情況下,恐怕就不是契機了。而是一個很殘酷的考驗。
是否又要考慮修改戰略政策,要怎麼給國民一個交代,要如何維護世界霸主的地位。繼續保持全球的影響力。這些都是美國需要考慮的方面。
而不管美國怎麼挽回,今後此事的弊端在日後必然會越發凸顯出來。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全世界對美國實力的質疑。這一點,美國或許可以在今後用戰爭來挽回。
但是國內民眾的想法呢?奧巴馬為什麼急匆匆的發表演講。就是希望以此來穩定國內的情緒。
因為從911以來,在打擊恐怖主義和確保國家安全成為首要任務的情況下,美國國內政治氣候開始發生變化。單單一條《愛國法案》就引起了民眾極大的不滿。根據該法案,美國政府可以獲取任何人的任何資訊,在國內進行監視和間諜行為,在社會團體內使用線人,採取各種手段壓制抗議活動等,甚至已經為應對國內發生類似中東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做好了鎮壓的準備。
比如,對國內18―25歲的穆斯林進行登記,涉及範圍從起初來自11個國家的穆斯林擴大到來自23個國家的穆斯林。這在美國社會引起激烈爭論。批評者認為,該法允許政府未經司法機關審查對特定公民進行秘密監視等條款,是以“愛國反恐”的名義侵犯公民權利,許多地區法庭宣佈這些“秘密監視”的“愛國條款”違憲,全國有8個州和近400個城市透過自己的法令譴責《愛國法案》侵犯公民權利。
只不過,民眾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勉強同意讓渡個人自由空間,支援犧牲個人的公民權利來換取實施該法案。而這種犧牲,卻換來了更加巨大的傷害,這已經令國內民眾極度很不滿意。
襲擊結束之後,各地區爆發的各種發洩不滿的破壞和示威,早已說明了很多的問題。
911之後,在國外,美國實施代號為“禿鷹行動”的計劃,在沒有司法命令和司法程式的情況下,在全球任何角落隨意抓人並將其投入在關塔那摩的監獄和在羅馬尼亞、波蘭、立陶宛、泰國和阿富汗設立的秘密監獄。正如美國著名的憲法權利所指出的,“國家的性質發生變化,普通人接受了政府對其基本權利、國際通行的公民權,以及美國憲法所賦予權利的侵犯。民眾已經可以接受政府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監聽。政府可以這樣做都是因為一個官方藉口‘反恐戰爭’。這在911之前是無法預言的。”
面對長達十年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等方面的困難,美國國內在全球化程序中長期累積的種族、宗教、階層之間的矛盾和移民問題等日顯突出,兩黨之間的分歧明顯擴大,朝兩個極端尖銳對立發展的態勢日益顯著。
小布什執政時期,民主黨緊抓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大旗,搶回對國會眾議院的控制權,對共和黨政府造成很大牽制。奧巴馬高喊“變革”口號,憑藉反戰和復甦經濟主張贏得大選之後,共和黨利用自己控制的國會參眾兩院,在醫療改革和縮減財政赤字等問題上大做文章,使聯邦政府兩度瀕臨關門和債務違約。美國政治制度在應對重大危機方面的功能弱點充分顯露出來。
在此背景下,“茶黨”作為共和黨和民主黨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力量異軍突起,代表著對政府和社會日益不滿的中下層民眾的呼聲,反對大政府、反對增稅等,對現有的民主與共和兩黨主導的政治格局構成巨大沖擊,使整個社會政治生態的脆弱性增大。由此,主張減少捲入國際事務的內向化聲音上升,保守主義情緒上揚。
一場打了十幾年的反恐戰爭,花費金錢無數,結果就是越反越恐怖!面對眼前的種種災難,對於政府,已經不是簡單的不滿和不信任了,而是強烈的反抗浪潮。(未完待續。。)
第249章 拉登現身
卡達,這個人口只有六十二萬,國土面積不過1。1萬平方公里的中東效果,卻因為半島電視臺的存在,成為了一個極其有名的外交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