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四面圍攻,只要切斷水源,不出三天,包圍圈內的英軍就要土崩瓦解。
情況萬分危急!
(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六章 該死的英國人
“看在上帝的份上,伸出仁愛之手吧!”
亞歷山大介紹了情況後,放下馬鞭向史迪威和中國將領們投來期待的目光。
這位以善於處理危局著稱的英國上將此時別無他途。在緬甸的兩個英國師中,第17師早在仰光失陷之前被日軍殲滅。那一仗,7000英軍被俘。現在,第1師又有7000餘人落入羅網。英軍無可派之兵。解圍的惟一希望是中**隊。
史迪威完全不理會亞歷山大,他在用竹籤一心一意地摳挖積蓄在菸嘴裡的煙泥。那是一隻雕花菸嘴,他心愛的玩物。據他自己說,那是當年他在北平當武官時,一位朋友送給他的。等把煙泥摳乾淨,又插上一支香菸點燃,深深吸了一口,史迪威這才抬起眼皮,向亞歷山大發問:
“閣下,英軍一直在後退,並且速度不慢。我搞不明白,怎麼會讓日本人抄了後路?”
史迪威不慌不忙,可話相當辛辣。
亞歷山大是個明白人,又那麼有涵養。他懂得,在緬甸戰場,他不能向日軍取攻勢,在會議桌上,也不應向史迪威發起反擊。他無可奈何地說:“的確,應該承認,日軍的進攻速度,大大超出我們的意料。”
“還有一點。”史迪威接著問,“在西線作戰一直是日軍第33師團。據空軍偵察,4月15日,該師團主力尚遠在馬格威以南,他們怎麼會突然出現在仁安羌?有多少兵力?”
“天曉得。”亞歷山大確實搞不清楚。
“那麼,請老天保佑你們的人吧!”
史迪威的揶揄,使英國紳士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大英帝國什麼時候乞求過別人?亞歷山大用手裡的馬鞭在空中生氣地劃了一個弧,說:
“讓英軍主力毀滅在仁安羌,我認為不但違背英國的願望,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要知道,英軍一直在擔負著中路華軍側翼掩護任務,為此,他們已經做出很大犧牲。危急關頭,他們有權要求幫助。”
史迪威的本意不是要英軍覆滅,只不過想敲打敲打亞歷山大。緬戰以來,英軍表現太差。史迪威本來有些很好的汁劃,結果都讓英軍斷送了。看見幾句話把亞歷山大挖苦得渾身難受,史迪威這才話鋒一轉,把杜聿明推出來,說:“既然如此,聽聽中國朋友的高見吧!”
杜聿明缺乏西方人的幽默感,但剛才聽著史迪威對亞歷山大熱嘲冷諷,倒也開心。由於英軍的敗退,已嚴重威脅到正在組織的平滿納會戰,杜聿明對此大為惱火,他拿定主意,不能出兵仁安羌。委員長早有預言:“我軍決戰地區在曼德勒。如英軍退守仁安羌油田,則我前出部隊,不得超越東敦吉。”況且,亞歷山大也說不清仁安羌到底有多少日軍。想想看,包包子一斤餡也得兩斤皮暱,7000英軍被圍,日軍該有多少?要解英軍之圍,又得派多少救兵?要是個無底洞,派去的救兵有去無回,在委員長那裡如何交代?杜聿明想,你7000英軍,有戰車、大炮,要是殺不出條血路,也就沒人能把你們背出來了。
史迪威現在是要讓杜聿明出救兵。杜聿明瞥了他一眼,心裡說,你鼻子大,打了敗仗,委員長也奈何不了你。我不行,得聽委員長的,不能輕進。於是,他欠了欠身子,對亞歷山大說:“盟軍在仁安羌遇圍,本軍休慼與共,深為憂慮,自當竭力相助。
聽到這句,亞歷山大眉頭頓然舒展,臉色由陰轉晴。史迪威也讚許地點點頭。
“但是,”杜聿明卻急轉直下,說:“目前緬甸戰場全面交火,平滿納會戰正在鋪開,中**隊十個指頭按十個跳蚤,實在騰不出手來。”
譯員翻譯這段話時,其中“十個指頭按十個跳蚤”這句,半天也譯不出來。不過,亞歷山大對此不感興趣。只聽到那個“但是”,他臉色便馬上陰沉起來。”就算我們能抽出一支部隊,”杜聿明補充道,“就目前緬甸的交通狀況,也不可能在三兩天內趕到仁安羌。諸位知道,3月下旬,我們為解同古之圍,新22師從曼德勒開到南陽火車站,150公里地,走了10天,以致誤事。因此,對仁安羌的盟軍,我們恐怕鞭長莫及。我們只能在中路和東路加緊進攻,減輕西路壓力,以利於他們突圍。”
杜聿明這句話,等於給亞歷山大打個耳光。緬甸的鐵路一直操縱在英國人手裡,他們過去對中**隊的調運常常給“紅燈”。
會議威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