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第21聯隊,步兵第42聯隊的1個大隊,野炮兵第5聯隊,山炮兵1箇中隊。
27日,日軍坂本支隊向第115旅發起進攻。經兩日戰鬥,第115旅雖然頑強抵抗,但人力、火力均處於劣勢,且傷亡又大,不得已主動炸燬2門山炮後於29日下午後撤,3月2日退回相公莊整頓。日軍尾隨第115旅追擊前進,於3月5日攻佔湯頭。當其繼續向白塔主陣地進攻時,遭到第39師防守部隊的堅決抗擊。龐炳勳組織了反擊,由左、右兩翼向敵人側後迂迴。日軍被迫退回湯頭,暫時形成對峙。
日本“華中派遣軍”及“華北方面軍”雖然在南北兩線的淮河及濟寧等地遭到了中**隊的堅決阻擊及反擊,受到一定的挫折,但得意於上海的勝利及南京、山東的輕易佔領,不正確地判斷了戰爭的發展趨勢,認為在國際上“由於德國承認滿洲國”,英國已“修訂了對外政策,在歐洲接近德、意而自求安定,在遠東緩和支援中國政權的態度,採取保持本國權益第一主義”,“國際形勢大局正朝著對我有利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錯誤地低估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決心,認為:
“中國的一般政局是逐漸喪失長期抗戰的自信,外則失去各國支援,內則出現各種內政問題(指地方與中央、**與國民黨以及國民黨內部派系之間的矛盾),現在正踏上崩潰之途”。
對中**隊的看法則帶有極大的片面性與盲目性,認為“在此次事變中,中**隊受到的損失,僅在華中方面就有40餘萬,連同華北方面合計約為80萬左右:而且蔣介石多年苦心訓練的、佔中央軍大部約六七個師,在華中方面受到徹底打擊,大部分已喪失戰鬥能力”,因而他們不同意日軍大本營的判斷和暫時“不擴大方針”。尤其是“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對中央意圖不滿”,堅持他“使華北、華中聯接起來,進行徐州作戰”的主張,並在2月下旬向到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