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完這些事,時間是9點15分。何應欽起立宣佈:”自本月9日起,取消貴官‘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的名義,由10日起改稱‘中國戰區日軍善後總聯絡部長官’,任務是接受或傳達本司令部的命令,不得擅自發布任何命令….崗村寧次站起來鞠躬,答道:“我完全接受這個命令。”
於是,何應欽就命令日軍投降代表退場。
八個日本人站起身來就走了。蔡遠飛看著他們消失在大門外,心裡有點莫名其妙:“怎麼回事?先前打了八年仗,現在又搞了這麼大的排場,隨隨便便鞠個躬就放他們走掉了?”
記者們也有點弄糊塗了,全都眼巴巴地望著受降臺,等待著還有什麼精彩節目。
只見何應欽總司令從公文包裡掏出一份講稿,開始大聲朗誦:“敬告全國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已於中華民國34年9月9日9時在南京順利完成……..”
於是,大家終於確信這個儀式真的結束了。
何總司令沒有關注周圍的聽眾,埋著頭念著自己的講稿,他這時的演講物件其實只是面前的那個麥克風。稿子不長,很快就唸完了,何應欽隨即離開了會場,他沒有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的確是個十分謹慎的人、是個十分低調的人。
蔡遠飛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勞力士自動錶,時針正指向9點20分。
整個儀式滿打滿算不超過半個小時,真夠高效率的。
受降儀式結束了,可蔡遠飛他們的工作卻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陸軍總司令部大禮堂”對社會各界民眾開放,每天部有無數的群眾到會場來參觀,衛士們依然需要留在現場維持秩序。
不過,這時候的“受降現場”比先前漂亮多了,司令部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許多日本刀、日本槍和日本膏藥旗,擺在走廊裡好大一排,老百姓看了以後特別提精神。
參加受降儀式的官兵部獲得了一枚紀念章,內衛人員還得到一張紀念卡,上面寫著一一民國34年9月9日9時南京受降紀念,末尾有何應欽的簽名。
9月中旬,傘兵二隊的全體官兵也來參觀受降儀式會場,蔡遠飛就想趁這個機會歸隊。
他到“典禮指揮部”去找夏祿敏辦理調動手續。可是,夏老鄉卻笑著對他說:“別急別急,今天晚上跟我去個地方,讓你先瞧瞧幾樣好東西,也不枉到這裡來忙碌一趟。”
1945年的“雙十節閱兵”也許是何應欽宦海生涯的最頂峰,從這以後,如日中天的何總司令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何應欽之所以倒黴,根本原因是由於他此時的聲望過高,已隱隱地對蔣委員長構成了威脅。但其中還有一個導火索一一在年底的“整編會議”上,何應欽提議把陸軍總司令部遷移到北平。這個建議得到了許多黃埔系將領的支援,使得蔣介石覺得“何婆婆”有另立山頭的企圖,所以當機立斷,撤銷陸總司令部、改派陳誠接替參謀總長,並且把何司令準備帶到北平的精銳部隊統統打發到東北去了。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當天,蔣介石給身在延安的**發來一封電報,邀請他來重慶“共商大計”: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
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秦立海告訴記者,蔣介石選擇這個時候邀請**赴渝談判,大有深意。
德國投降後,美蘇為爭奪歐洲已成劍拔弩張之勢。為了集中力量確保在歐洲的利益,美蘇雙方都希望能在亞洲保持某種平衡。看似對立的兩大集團都不希望中國發生內戰。
美國方面當然一如既往地支援國民黨,蘇聯的態度卻相當微妙。按理說它應該支援同樣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可這一次,它卻把天平傾向了當時實力佔絕對優勢的國民黨一方。
但要獲得蘇方的支援也不是件容易事,一份《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擺在了蔣介石自勺面前。這份條約雖名為“友好”,內容卻絲毫看不出“友好”的味道。“條約”不但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外**立,還要求中蘇共管長春鐵路30年,旅順作為海軍基地共享30年,大連為自由港。作為交換,蘇聯政府承諾一切援助都將給予中國國民政府,而不給中國**。
為了獲取蘇聯的支援,蔣介石最終還是簽下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