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氏腳下頓了頓,又滿面驚喜地走過來道:“母親,我來讀給您聽,興許有要緊的訊息”陳氏戳了女兒腦門一記,上前扶起常氏。
林氏的信寫得極長。她回家後,起初是向父母求情的,但林家二老卻知道事情輕重,不肯答應,反而還勸女兒放棄婆家,只要她願意,將來他們一定會給她尋個不輸章啟的好夫婿。林氏見父母不肯幫忙,失望之餘,便開始探聽宮中的情形,想知道丈夫是否真的只有死路一條了。
這一探聽,還真叫她打聽到幾樣重要的訊息。
原來當日東宮大火,雖有人看見太子妃與太孫、廣安王都投身火場,但事後驗屍官卻發現兩位小皇孫的遺體太過瘦小了些,與生前的身形有些距離,當時只以為是火勢過大導致的,然而在查問東宮倖存宮人時卻聽到了曾有數名禁衛士兵在火起前進出東宮的說法,其中一人就是章啟。
如果章啟在火起前去過東宮,又怎會不救走太子的家眷?他與太子是親表兄弟,自幼感情深厚,斷不會見死不救的。皇后與越王一夥的人就懷疑,東宮兩位皇孫的屍體是假的,乃是替身,真正的太孫與廣安王已經逃走了。清點東宮侍從名單時,他們又發現太子的親信內侍胡四海失蹤了,更是肯定了這個想法。
馮家連夜審問章啟,始終得不到有用的訊息,只得再三搜尋章家、沈家,以及支援太子的數十名勳貴官員的宅第,連他們的房產、店鋪與田莊都不放過,可惜遲遲未能找到太孫與廣安王的下落。他們擔心斬草不除根,等皇帝清醒過來後,便會釀成大禍,只能繼續逼問章啟。
在這種情況下,章啟根本不可能獲釋。林氏得知後痛定思痛,便假說要向章啟索要休書,並且勸說他招供,說服父母進宮向皇后懇求,得到了與章啟單獨見面的許可。在那短暫的見面中,她成功地說服了章啟,後者不但寫下了休書,還終於承認自己確實在起火之前進過東宮。但他沒有帶走太孫,因為太子妃要求他殺死廣安王,充作太孫替身,也不願意冒險救走吳王,擔心帶的人太多會威脅到親生骨肉的安全,還發話說如果他不答應,就不讓他帶走太孫,反正她還有別的幫手。章啟氣憤於太子妃的狠絕,知道她還有後手,便離開去救吳王了。至於大火裡死的兩名“皇孫”是真是假,若是假的,真的又去了哪裡,他就不知道了。
不過他提供了一個線索,那就是他在受召進宮時,曾聽引路的東宮宮人提過,沈、章、李三家都秘密派了人進宮。
唸到這裡,沈氏雙手一顫,幾乎拿不住信紙,臉色再次蒼白得象紙一樣,渾身都發起抖來。
第十一章 脫罪
第十一章 脫罪
沈氏的驟然停頓引起了常氏與陳氏的注意。常氏正著急想知道兒子的案情究竟如何了,見沈氏不再往下讀,才忽然想起章啟的供詞等於是將沈氏孃家與其妹的婆家拉下了水,不由得有些尷尬,但她確信兒子會這麼說是有理由的,便輕咳一聲,道:“老大媳婦,你也彆著急,咱們家幾乎被逼到絕路上了,如今不也有了轉機麼?只要親家與李家都是清白無辜的,必定能平安度過此劫,你就放心吧”
沈氏咬著牙,眼淚直往下掉:“母親……四叔怎麼能這樣說呢?他這是……這是要將沈家和李家逼上絕路啊我一向待他不薄……”
她話未說完,常氏便不樂意了:“老大媳婦,照你這麼說,難道啟兒是有心陷害沈李兩家的不成?太子妃在宮中還能向誰家求援?不就是你們幾個孃家人麼?李家與沈家會參與其中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心裡還隱隱生出幾分疑心:大媳婦會不會早就知道了?太子妃若能向孃家沈家與姻親李家求援,自然也會向章家求援,可自己身為章家主母,對此完全一無所知,小兒子又怎會應召進宮去?必然是有人叫他去的
常氏還在疑慮,沈氏已經醒過神來,知道婆婆懷疑自己了,忙道:“母親,不是媳婦埋怨,媳婦實在是冤枉太子妃那日確實曾派人來找媳婦,卻沒說是為了什麼事,只叫媳婦跟四叔說,讓他進宮後去東宮一趟。那日正好是母親壽辰,按例宮裡是有賞賜的,媳婦只當東宮是想另外備一份賀禮,正好四叔那天要在宮裡輪值,順便捎上倒也方便,便沒多想,哪成想會是這樣的禍事?”
常氏聽了,略減去幾分疑慮,但還是有些不滿:“既如此,你怎麼不早說?”
沈氏倚在床邊痛哭:“媳婦兒哪裡經歷過這種事?訊息傳來時,都慌成一團了,又是傷心太子妃與太孫,又要擔心父親與四叔的安危……”
常氏嘆了口氣:“這也難怪,你到底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