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不怕死,但是他知道,自己一死,英國國內,連主戰派也恐怕會喪失掉對抗的勇氣。
丘吉爾不能死,不能有事,更何況,這次前來美國的會談,更是高度保密的。
在歷史上的二戰中,美國對英國,對蘇聯的支援,對打贏二戰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來自美國方面的物資支援,誰最後贏了戰爭還真不好說。
但是,如果認為這樣的話,英國和美國就親密無間,那就大錯特錯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持續增長,代表性的動作就是拒絕加入國聯,嚴格限制外來移民。
停戰後直到20年代,由於美國介入一戰,英國欠美國90億美元的債務,從19世紀遺留下來的美國反英情緒達到近乎失控的地步。
要不,羅斯福偷偷地給英國支援,為何會在國內引起那麼強烈的反響?除了德國從中挑撥之外,美國國人對英國的不滿,也是佔其中很大一方面的。
而且,美國對英國也沒有好到盟友的程度,甚至,美國還有一個天大的紅色戰爭計劃。
此計劃是由美國陸軍於1927開始草擬,於1930年由美國戰爭部長和美國海軍部長批准透過,並於1934年至1935年期間作出修改。
這個計劃的主要戰略,就是消滅英國駐加拿大與北大西洋的陸軍部隊,然後摧毀英國的貿易能力,使英國徹底臣服於美國。
同時,美軍將向加勒比海與西海岸推進,阻止英國從歐洲、印度或澳大利亞等地對美國發動報復行動。
可見,在一戰到二戰的這段時間裡,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信任,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國家,都首先要為自己國家的利益服務。
對於美國來說,無時無刻不在做著一統美洲的夢想,而且,他們曾經付出過行動,想要向北擴充套件,結果呢?被恥辱地打到了首都來,加拿大和英國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