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0部分

進一步最佳化,這款戰鬥機的飛行高度還可以更高。

如果從外表來看,倒海鷗的機翼是它的一大突出特點,這種方式可以讓起落架更短,方便在航母上的部署,同時也導致了飛行員不容易看到起落架的缺點。

而且,機鼻太長,前向視野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實在搞不懂,一個採用氣冷發動機的戰鬥機,怎麼會和液冷發動機一樣有那麼長的大鼻子?)

不管怎樣,這款戰機的裝備部隊,讓美國海軍的信心大增,只要他們有足夠的航母,足以在大西洋上和德國人進行交戰。

“今天是我們第一天飛行。”飛行大隊長在前面訓話:“大家都知道,德國人即將征服莫斯科,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哪怕是德國人有上萬艘軍艦開動過來,我們也不會害怕,上帝會保佑我們這片土地的,我們堅信,正義必勝!”

“今天主要進行起降訓練,首先由中隊長先飛。”

穿著全套海軍飛行服的羅伊,跑上了自己的戰機,當發動引擎的那一刻,他的心也在隨著澎湃的發動機而激動起來。

任何一個熱愛飛行的人,都不會抗拒先進飛機對他的誘惑力,這就是後世雖然開民航賺錢,但是精英飛行員依舊留在戰鬥機部隊的原因。

羅伊的海軍航空兵時代,就這樣開始了。

……

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

隨著德國人的腳步的迫近,莫斯科的很多的機構都開始搬遷,向著烏拉爾山的方向搬遷,那裡已經聚集起來了大量的工業,比如飛機設計局,圖拉的輕武器設計局,還有更重要的坦克工廠,都已經搬遷到了烏拉爾山,開始準備生產了。

物理技術研究所,也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計劃著向烏拉爾山搬遷了,但是,他們的搬遷卻沒有那些武器工業的速度快。

原因很簡單。

那些武器製造工業,關係著能否打贏這場戰爭,哪怕就是莫斯科失守了,只要工業還在,還能夠源源不斷地製造各種武器,那蘇維埃就依舊還有希望,如果工業都打沒了,無法制造武器,手無寸鐵的戰士,難道要用牙齒去咬德國人嗎?

鐵路運輸的負荷已經達到了最大,每天都有無數趟的列車穿梭在蘇維埃廣袤的大地上,運輸著工業裝置。

而物理技術研究所,就被一直拖到了最後。

一名中年男人,就站在研究所的窗戶上,望著外面,此時,他的心裡滿是焦急。

伊戈爾…瓦西裡耶維奇…庫爾恰托夫,蘇維埃核物理研究的領軍人,在後世,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製造出來了蘇維埃的第一顆核武器。

整個20世紀30年代,核物理還處於起步階段。歷史上,1932年,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揭示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理,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夫人的實驗基礎上進一步發現,當中子撞擊鈾原子核時,一個鈾核吸收了一箇中子後可以分裂成兩個較輕的原子核,在這個過程中質量發生虧損,因而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核裂變反應。

而現在,因為希瑞克的穿越,這些發現都已經早幾年就在實驗室裡面做出來了,同時變成了極其保密的專案,外界根本就不知道任何的核物理的進展。

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下,庫爾恰托夫於1934年白手起家,在自己的研究所裡造出了一臺質子加速器。這次試驗對蘇聯建造第一座迴旋加速器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是,整體局勢卻對他不利,轟轟烈烈的大清洗運動開始了。

就在兩年前的科學院例行會議上,庫爾恰托夫和他的一位同事莫名其妙地遭到猛烈抨擊。官員們卻指責他把國家資金都糟蹋在了“毫無現實意義”的核物理上。

如果不是他的老師約費的庇護,他恐怕就會被槍斃了。

就在去年,頂著壓力繼續研究的庫爾恰托夫,釋出了鏈式核反應的研究成果:核裂變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對世界的發展和毀滅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年年初,他發表了對鈾的自發裂變報告,同時上書斯大林,闡述研究原子核的必要性和前景。

據說上面很可能把他的報告批下來,但是,隨著衛國戰爭的開始,他的研究所,已經很久沒有撥下錢來了,他的研究中斷了。

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在衛國戰爭最緊張的時候,蘇聯怎麼會撥出資金來研究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實現的所謂的核武器?

歷史上的庫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