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的政治生涯肯定也就到頭了,蘇維埃是不會養廢物的。
ps:有資料說,當時因為蘇德有互不侵犯協議,所以德國的飛機在蘇聯頭頂上晃悠,蘇聯人也見怪不怪?不知道真假。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波…2偵察機
偵查只能在白天進行。
這個時代的技術限制,沒有任何的紅外裝置,只能夠在白天看清地面的一切,所以,蘇維埃的航空偵查,這就只能是在白天了。
這樣,他們要面臨一個新的問題。
德國人的偵察機,一直飛到了莫斯科上空才被發現,這暴露出來了蘇聯空軍的極大的缺陷,他們沒有遠端雷達等裝置,防守落後。
但是德國人卻不是這樣的,德國人的防空設施完善,有各種先進的偵查雷達,所以,蘇維埃的偵察機,如果大模大樣地飛過去,那沒幾分鐘,就得被打下來,德國人的空軍,在歐洲戰場上已經被錘鍊成為了精銳。
那麼,要如何完成斯大林同志賦予的任務?
德國人,靠的是高空偵查,任何飛機都夠不著,同時這種飛機擁有可怕的航程,一直飛到了烏拉爾山才算是轉向回去。
而蘇維埃,則需要偵查的是對面的邊界上的德國人的軍事部署,看看他們有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調動,所以,蘇維埃只需要出動小型的偵查飛機就夠了。
這樣,他們的選擇就很明確了。
烏…2偵察機。
這種飛機,是蘇聯波利卡波夫設計局設計的的一種多用途雙翼機,綽號“玉米”。
這種誕生在二十年代末期的飛機,是一種結構簡單的雙翼機,敞開式雙座艙,機體採用松木骨架,亞麻布蒙皮,上下機翼間為鋼絲拉線。動力裝置選用1臺m-11氣冷活塞星形5缸發動機,驅動一具兩葉木製螺旋槳,功率100馬力。
生產出來之後,這種飛機因為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易於生產維護,尤其操作效能奇佳,起降效能出眾的特點,成為了一款廣泛使用的飛機。
它幾乎就是萬金油的角色,什麼都能幹,偵查飛機,轟炸機,炮兵校射機,運輸機,聯絡機等等,產量巨大,歷史上,到了1944年,為紀念去世的波爾卡波夫,烏…2被改名為波…2。
現在,這款飛機就是蘇維埃最合適的偵查飛機了,說起原因來,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德國人拼高空高速,那蘇維埃就只能走低空低速的路線了。
飛行大尉弗拉基米爾,跨進自己的座艙,這種飛機簡直就是個玩具一般,敞開的座艙蓋,讓他必須穿著厚厚的衣服才能駕駛,現在的天氣可不暖和。
而在他的後面,尼古拉中尉同樣一身穿戴,戴著厚厚的皮帽子,同時檢查了一下加裝在座艙側邊上的航空照相機。
這個照相機就在外面的架子上,可以上下移動,可以手動調焦,完全依賴於飛行員自己的操作,如果不熟悉的人使用,肯定是一片模糊。
對這次任務,兩人沒什麼壓力,就像是一次普通的飛行一樣。
“啟動發動機!”弗拉基米爾向著地勤喊道。
這種飛機沒有電啟動功能,前面的機務人員用手轉動兩下螺旋槳,發動機裡就突突突地冒出了黑煙,100馬力的發動機啟動無比輕鬆。
推動油門杆,飛機在冒出了一股股的黑煙之後,終於恢復了正常,接著,飛機開始在草坪上滑跑起來。
不錯,這種小飛機,根本就不需要什麼跑道,只需要一小塊平整的草地就能順利起降。
歷史上的二戰,當德國佔領蘇聯西部領土之後,那些抗戰的游擊隊,就是靠烏…2來運輸補給的。
向前滑跑了幾十米,這架飛機就輕鬆地拉了起來,弗拉基米爾操作著這架飛機,就在一百米左右的高度上飛行著。
向前飛二十多公里,他就一頭穿過了邊界線,進入德國控制的領空內。
飛機在超低空飛行著,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他要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佈列斯特要塞後方的謝德爾採,如果德國人真的做了大規模的戰爭準備,那麼在謝德爾採,肯定駐紮著大部隊!
飛機的速度並不快,這是無聊的航程。
“喂,尼古拉,準備好咱們的偵查器材,準備拍照了!”弗拉基米爾向著自己後面的同伴喊道。
“好的。”尼古拉從座艙裡探出半個身體去,將自己的眼睛盯在照相機的觀察孔內,開始小心地調整焦距。
在照相機內,地面上的一切是那麼的清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