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優秀的飛機設計師,他造出了效能優良的全金屬單鷗翼雙發機stal…7。
這種飛機本來是作為客機來設計的,但是強大的載彈量,讓它簡直天生就有一副成為轟炸機的好胚子。
於是,對這款飛機的改進在迅速進行,這是由葉莫拉耶夫設計的,幾乎原封不動的採用了stal…7的機翼,對半硬殼式機艙進行大改,增加了彈倉,駕駛員座艙向左開啟,機頭加裝玻璃以便投彈手觀察操作。為改善炮塔射界,stal…7的單垂尾改為雙垂尾並外傾5度。
去年這種飛機首飛成功,之後量產,並重新命名為yer…2。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這種飛機應該算是相當成熟的飛機了,只可惜,蘇維埃的發動機技術,一直都是不過關的,這款改進出來的轟炸機,依舊面臨發動機的問題。
1100馬力的克里莫夫m…105r型十二缸v型液冷發動機。相比飛機的起飛重量來說,這種發動機的功率不夠大,同時更讓人膩歪的是,這是一款低空發動機。
說得更簡單點,還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增壓器,當高度增加之後,發動機就因為進氣不足而功率驟降,根本就不能進行正常的運轉了。
這種飛機因為氣候條件十分敏感,所以必須在低空直面敵方的防空火力和戰鬥機攔截。
同時,飛機巨大的載彈量加重了操控面載荷,以致縱向與橫向穩定性都不太好。而功率不足的m…105型發動機則顯著延長了起飛滑跑距離。
現在,第一架的轟炸機上,亞立山大…莫洛德斯基中尉開始了艱難的起飛。
兩側的發動機發出轟鳴,他推動操作杆,轟炸機開始向前滑跑,因為裝載了太多的炸彈,他必須要將油門的功率調整到最大。
第二座火堆,從他的飛機旁邊一閃而過,接著,就是第三座的火堆。
而就在第三座火堆已經過去了之後,他的飛機,依舊沒有拉起來。
在土質跑道的盡頭,他用力地拉動自己的操作杆,終於,飛機的起落架離開了地面,但是,剛剛飛起來兩米高,飛機就再次掉落了下來!
重重地撞擊之下,整個起落架都斷裂了,飛機歪到了一邊,機翼在地面上劃過,出現了一道道的火花。
這架葉…2轟炸機,剛剛起飛就墜毀了。
幾乎和剛剛的佩…8轟炸機一樣,起飛就出事,但是後面的飛機,是不會停止的。
他們牢記著自己的使命。
為了蘇維埃,勇敢地去戰鬥!
第二架的葉…2轟炸機,也開始了起飛,但是,它只滑跑出去了一百多米,就停住了。
飛機出現機械故障,無法繼續起飛。
接著,第三架也莫名奇妙地出現了毛病。
整個轟炸團,到最後,只有三架葉…2轟炸機成功地飛起來了,進入了黑暗的夜空之中,這簡直就是讓蘇維埃轟炸機部隊蒙羞。
而且,他們這三架,都是最後一次出現在眾人的眼前了。
弗拉第米爾…馬利寧中尉,庫畢科中尉,斯第潘諾夫大尉,三架葉…2轟炸機的機長,加入了轟炸柏林的最後的序列,等待他們的是未知的命運。
夜空無比黑暗。
此時,最前面起飛的db…3轟炸機,已經飛行了近一個小時,對他們來說,這樣慢吞吞的航程,還需要三個小時,才能夠到達柏林,而在返回的時候,因為是空載,同時因為順風,總共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夠了。
當然,如果他們能夠回來的話。
葉金尼…普日布拉岑斯基上校望著外面,到處都是漆黑一片的,在靠近戰線的地方,德國人都實行了燈火管制,更何況,現在,他們是在波羅的海上空。
因為他們的轟炸機的航程有限,所以他們只能飛一條直線。同時,他們還不得不在高空飛行,這樣才能夠節約燃料。
葉金尼知道,德國人擁有先進的偵查雷達,可以發現幾十公里甚至是上百公里之外的飛機,好在他們離海岸線是足夠遠的,那些海岸上部署的雷達,應該不會搜尋到他們,而當他們從波蘭上空進入陸地,一直到柏林的這段距離,他們就必須要轉入低空了。
他們猜得不錯,的確如此,在這個時代的雷達技術,依舊不是完善的,比如現在德國主力的fugm 39/62 wurzburg“烏爾滋堡”近程陸基警戒雷達。有效探測距離170km,測距精度100m,測角精度0。2度。
再比如fumom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