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起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怎麼應對。”
“重水工廠被炸,只是遭受了區域性破壞,我們可以在半個月內就重新恢復重水的生產。”萊因哈特說道。
最後只有五個人到達工廠的車間,他們攜帶的炸藥,威力太低了,對工廠的損壞並不大,甚至有兩個不鏽鋼罐子,經過修補之後都能夠重新使用。
“不,我指的不是這個。”希瑞克說道:“我們要讓美國人知道,我們一再地熱愛和平,不願意和美國進入戰爭狀態。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就會一直容忍。既然他們炸我們的核設施,那麼,我們就也要炸掉他們的核設施!隨著美國曼哈頓工程的啟動,對我們也是個威脅,我們要將他們徹底地消滅在萌芽裡。”
第九百八十一章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加更1)
核武器的研製,是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的,哪怕就是德國,也是在最開始的幾年內,只是小規模的投入,主要進行理論研究,到了現在,征服了整個歐洲,經濟實力上了一個臺階之後,才轉入了大規模投入的時代。
比如,核武器需要的核原料,高濃度的鈾,是需要在離心機裡面提取出來的,而鈽,則需要在核反應堆中燃燒生成,這些都需要大規模的生產才行,畢竟提純之後就剩下很少了。
現在,美國雖然也才剛剛起步,但是,沒有人能保證德國就能一直走在前列,萬一要是美國人先製造出來了怎麼辦?
這東西,誰先造出來,誰就能威懾別人,除了己方要加快速度之外,更是需要拖延對方的腳步。
聽到了希瑞克的話,萊因哈特頓時就是一皺眉頭,跟著,又再次舒展開來:“如果我們將在美國的所有人員都調動起來的話,是可以完成這個任務的。”
得益於希瑞克的及早提示,情報部門很早之前,就已經在橡樹嶺佈置下來了,而現在,一切都和希瑞克元首判斷的一樣,美國人果然是把橡樹嶺作為了核武器的研製和生產基地。
當接到訊息的時候,萊因哈特並沒有特別的驚喜,他對希瑞克,已經是絕對的崇拜的,希瑞克的推測,一向就沒有錯過。
而現在,希瑞克說要徹底摧毀整個橡樹嶺,那他就要盡全力去做。
只是,橡樹嶺的基地太大了,想要摧毀這裡,要出動一支小型部隊才行,也就是說,他把所有在美國的特工都發動起來,恐怕也就剛剛夠數而已。
聽到了萊因哈特的話,希瑞克搖搖頭:“我說的不是這個,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情報人員都暴露了,那我們的佈局就都沒用了。這次只動用原本就在橡樹嶺的情報人員,其他的不能動。”
只動用橡樹嶺的?萊因哈特說道:“那我們恐怕無法摧毀那裡的基地,我們在橡樹嶺,只有四個人而已。”
英國人動用了十幾個人,才炸燬了重水工廠的幾個水罐而已,而現在,德國只動用四個人,怎麼可能將整個基地炸燬?
希瑞克點點頭:“是啊,如果僅僅動用我們的情報人員,那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炸燬美國人的核基地,這個想法,最近幾個月來,幾乎一直都在希瑞克的腦子裡思考的,他想起了後世的以色列,出動戰機,炸燬伊拉克的核反應堆,這簡直就是一場精彩的戰例。
而己方這次,也需要大膽地嘗試一下!
“我們出動容克…390轟炸機,對這個核基地,進行一次徹底的轟炸。”希瑞克說道:“留在那裡的人,主要為我們的轟炸機提供精確的導航。”
容克…390!聽到了希瑞克的話,萊因哈特終於折服了,希瑞克的這個說法,簡直就是讓人不敢相信的。
二戰中的黑科技不少,但是,在歷史上,德國並不重視戰略轟炸機,到了後期德國人有需求了,卻已經沒有資源了。
而現在就不同了,希瑞克一直都很重視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作用,在前幾年研製的大西洋客機,就是為了研製容克…290轟炸機的。
大批次的容克…290,已經在歐洲的天空中顯示出來了無以倫比的作用,但是,它只能滿足單程的飛行。而在這種轟炸機基礎上改制出來的容克…390,真正具備了往返歐洲和美洲的不間斷的飛行。
這款飛機,就是為了美國量身定做的。
距離首飛已經過去了幾個月,由於是在容克…290的基礎上發展的,而且德國已經有了製造大型轟炸機的經驗,所以精度很快,容克…390已經透過了最後的定型試飛,甚至在最近的一次,已經飛到美國的東海岸去溜達了,只是為了避免刺激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