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金融體系中就會被看成不入流的外星人。2003年新上任的美林投行CEO奧尼爾先生髮誓“美林要在次貸市場上創造出一片驕人的天下”。美林對次貸業務採取了最大膽的掠奪式挖掘,在高價收購其他投行的同時,又瘋狂降低次貸准入標準。“攻城略地”式的擴張讓美林在全美投行的排名迅速躥升。透過3年的大收編,直到2006年,美林次貸總資產規模已高達600億美元。這時美林在債務抵押債券領域成了行業老大。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初,美國次貸市場兩個中型公司的倒閉,宣告了次貸市場的窮途末路。美林開始深陷倒黴的困境中不能自拔。“美林次貸大英雄” 奧尼爾先生失去了肆意發揮的大舞臺,但按照美國破產公司善後處理的遊戲規則,他安心地拿回家近2億美元的股票和期權。在美國無論怎樣創新都是沒有風險的。作為我們企圖喝它點湯的中小投資者們,必須警惕還會有多少個“美林”讓我們正在趨之若鶩。
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就是人類具有區別於動物的 “多少都不夠,多了還要多,越多就越好” 的基因,這是每一個人類個體所具有的共性。人類之所以是今天的人類,地球之所以是今天的地球,都是“多少都不夠,多了還要多,越多就越好” 這種基因一手打造的。
單一的金融世界
美林只是金融世界中一個非常微小的分子。當金融世界中大部分分子達成共識,形成“單一結構品種”時,大部分分子最終會出現共同的 “反向單一需求”,在金融世界中所有這些分子同步大量釋放“反向單一需求”時就形成了“核裂變“的威力。
現在,全球99%的技術精英的大腦已被當今社會進化成“特等數字邏輯”體系。這些進化的“特等數字邏輯”的十幾億人,事實就像十幾億個微小的“單一品種分子”,這些“單一品種”的十幾億個微小分子會產生共同的生活需求、愛好與習慣。所以,這些十幾億個微小分子必然都有一種“反向共性需求”。這種“反向共性需求”在市場初期、中期與末期會被社會集體性生活需求、愛好與習慣嚴重弱化或逐漸被習以為常。但是,這些十幾億個微小分子的“反向共性需求”必定會累積到一定程度而釋放。對於中國中央銀行來說,如何控制好這些“反向共性需求”的分子能量的“核裂變”,是一場高智商考驗。
20世紀60年代後期,經濟學家們開始努力嘗試將金融體系中大量的鬆散資訊進行數字化工程或計量經濟學分析。一位優秀的經濟學家羅伯特·默頓教授設計了一個非常完美的數字金融定價模型。後來,經濟學家費希爾·布萊克與經濟學家馬爾隆·斯科爾斯以此為基礎設計出了“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經濟理論界的這種重大創新立刻引起了華爾街許多交易員的重點關注。1993年初,華爾街天才債券交易員約翰·麥利威瑟建立一家名叫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對沖基金。對金融市場數字定價具有超前研究力的經濟學天才羅伯特·默頓與馬爾隆·斯科爾斯受到剛成立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特別青睞。對於這兩位經濟學天才而言,到真實金融世界試驗自己模型的挑戰,讓他們非常樂意加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大家都知道銀行的作用,銀行透過把儲戶的儲蓄借貸給不同信貸等級的企業與居民,透過資產槓桿與債務風險等級可控的模式盈利。所以,銀行透過信貸等級制度向市場提供流動性。而對沖基金往往會透過買入一家高風險債券,拋空另一家低風險債券,透過高風險債券與低風險債券的利差縮小套利。所以,對沖基金透過債券價格的合理組合定價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1993年成立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是集經濟學天才與金融市場天才為一體的巨型對沖基金。1997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合夥人、經濟學家羅伯特·默頓和馬爾隆·斯科爾斯榮獲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在獲得這一世界最高獎項的同時,問題開始出現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單一品種的世界是走向毀滅的(2)
首先,羅伯特·默頓和馬爾隆·斯科爾斯的定價模型是建立在“市場有效”的純理論基礎上的。問題是,當一個完美的模型被一個人或幾個人在廣大的市場上使用時,市場有效理論肯定是不容懷疑,因為這是一個“多樣性市場”。但是,一個完美的模型被參與市場的大部分人群重複使用時,市場就存在了大量“單一品種分子”,“市場有效理論”是無效的。因為這些大量“單一品種分子”存在嚴重的“反向共性需求”。更重要的是,這種大量“單一品種分子”會嚴重干擾市場真實價格出現。而市場真實價格即將出現時,這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