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放大,甚至是致命的問題。
不過陳澤無所謂,萬偉也無所謂,這款低端武器主要的用途還在於外銷,搞太好了反而麻煩。浪費研究經費不說,萬一被人拿過來打自己這邊,就不好玩了。次品也有次品存在的意義,況且買家似乎對這一款武器很滿意,從沈鴻英那裡傳回來的訊息就可得知。
反正按照這些軍閥的胃口,有這樣的武器可以大量賣給他們,他們就該知足了。以他們的經濟情況,還真沒資格挑三揀四。
其實以這款捷克產輕機槍所需要的技術,當前國內的許多兵工廠也都可以大量仿造。只不過,在沒有獲得對方提供的全套圖紙之前,那就只能透過自己逆向繪製出圖紙,才有可能進行生產了。質量是第一個問題,成本是第二個問題,至於產量,更是難以和天宇集團相比。
基本上比較困難的產品研究,全都可以拜託鍾泱利用智慧工廠的強大屬性來幫忙。這一次的產品盜版,更是證明了這一點。逆向推斷出產品的整體結構,只花費了30秒,產品的定型和生產線設計,花費了5天。甚至還有閒暇的時間,對其中幾處生產細節進行了改進。
比起I…23,PI…23不單隻在效能上提高了不少,質量更是比原版優秀。產量上暫時難以比較,天宇集團無法獲得對方的具體生產資料,只能從側面進行推斷。
以下是該槍的技術諸元:全槍長1161毫米;全槍重千克;槍管長672毫米;自動方式為導氣式;膛線有4條,右旋,纏距240mm;初速是830米每秒;表尺射程也有1500米;射速為500發每分鐘;槍管冷卻方式為氣冷;供彈方式有兩種,一是20發彈匣,而是30發彈匣採用20發的話,槍支重量變只有9。60千克了;所使用槍彈是7。92X25毫米毛瑟槍彈。
以天宇集團提供的優惠售價,需求群體還是很大的。其中南北各大軍閥以及地方武裝勢力,都可以是PI…23的客戶或者潛在客戶。
以吳佩孚、曹錕、張作霖等人的財力,一個師裝備近700挺ZB…26輕機槍也是可以的,不過這樣的部隊在他們的戰鬥序列中屈指可數。除非是軍閥頭目直屬的主力部隊,否則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財力。
至於錢糧缺乏的地方雜牌軍,按照市場策劃部的估算,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才有一挺PI…23輕機槍都算了不起的了。即使如此,也絕對能為天宇集團提供大量的銷售利潤,唯一的問題在於怎麼去賣。和沈鴻英的合作無疑能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案例,用資源來抵債或許是個好主意。
當初市場調查部提交上來的分析報告,就指出了這一種武器的推廣價值。按照專業人士分析,PI…23能大量裝備簡直是必然的主要願意有兩個,一是中國自身的工業實力很差,軍工實力更差。大多數兵工廠只能勉強造一些老式步槍和手榴彈,能生產重機槍甚至火炮的單位屈指可數,難以滿足需求。
更由於軍閥混戰,此時的中國還受到西方世界長期的軍事制裁和禁運,也即是1919年美國為推動和平解決中國內戰,故倡議對中國武器與軍火禁運,直至1929年才會結束,這長達十年之久的時間裡,就是天宇集團的利潤空間。
由於武器禁運,步槍手槍這些可以透過走私,重機槍火炮之類國外小的兵工廠無法生產,而大的兵工廠考慮到國際公約,是不會參與走私的。如果自己製造,這時的中國可以勉強產生一些步槍和手槍,而對於重機槍等武器的生產,國內的絕大部分軍工企業是無能為力的。
自從一戰結束之後,軍界普遍的認為未來的作戰模式將不同於一戰以前。單靠步槍形成的火力是根本無法滿足實戰的需要的,這在重機槍之外,對能夠快速反應的持續火力有了更為迫切的需要。至於重機槍的機構複雜,這時中國落後的工業是無力大量仿造的。
少量製造則毫無意義,甚至比不上透過N道的軍火販子走私。戰爭的最基本素質就是比拼雙方的消耗,智謀和戰略這種東西,也是依靠基礎實力支撐起來的。
陳澤和劉浩然最近可忙壞了,因為要應付即將發動的小規模戰爭,這是新四軍第一次主動出擊,意義重大,更是獲取廣州甚至粵省民心的重要舉措。當初的陳炯明,讓天宇集團無處下手,出於個人情感方面的因素,陳澤也不願意這麼做。
但如果對方換成了孫逸仙,那可就百無禁忌了。打倒一個只擅長窩裡橫的**政府,對於整個組織立足南方是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
況且此戰乃第一次客場作戰,對於軍心的凝聚以及日後軍魂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