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基本的知識,只是很平常的事情。作為受過正統英式貴族訓練的她,不熟悉這些,才是有失體面。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與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作為倫敦4個主要的學院,因其擁有頂尖的研究實力,以及一流的教學質量,被稱為“倫敦大學四大金剛”,成為僅次於牛津劍橋,全英第2梯隊的頂級大學。
這樣的知識基礎,才是整個大英帝國在工業領域激昂澎湃的根本動力。即使因為國土面積以及資源貯藏等先天性因素限制,英國依舊憑藉著知識、工業生產力、以及高妙的政治取捨,成為了整個地球的王
即便現在正逐漸失去它對整個世界的霸權,可這些深厚的知識積累,依舊不容小視。
雖然有著預約,並且是史密斯引薦而來,不過在學院內部,鍾泱他們也必須步行。在這裡面,開車是不被允許的。即便是英國女王,來到這裡也必須步行,這是學校的校規。比起後世在學校內出現開車撞死人的高等學府,這裡才是真正的教育聖地。
鍾泱第一個要去參觀的,就是學院內部的圖書館,在進來之前,就被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告知,儘量不要去影響到正常的教育工作。
國王學院的每一個教學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圖書館藏書達8o萬冊,還收藏有約25oo種定期刊物,供在校師生借閱。
在希莉絲的導向下,鍾泱最先來到的是maughan圖書館是國王學院的主圖書館,位於ryLane,從strand校區步行5分鐘可到。
圖書館內部,人也不少,可並不嘈雜,顯得靜謐平和。空氣中只傳來悉悉索索的翻書聲。即便偶爾有著交談,也是輕聲細語,這就是教養了。
走過不少書架,鍾泱目光所及,館內藏書居然涵蓋的領域包括:美國研究、澳大利亞研究、拜占庭和當代希臘、經典文學、文化與創意工業、數字文化與技術、英語、歐洲研究、電影研究、法語、地理、德語、歷史、語言學、音樂、哲學、葡萄牙與巴西研究、西班牙與美籍西班牙人研究、神學與宗教研究、戰爭研究、法律、醫學1un理學、電腦科學、工程學、數學和物理。
這樣多的領域,如此全面的知識體系,不愧是這個時代的頂尖教育機構之一。在學院管理方面,對於華聯的南華大學而言,此處有著許多可以借鑑的地方。
參觀完了圖書館眾人便走到外面的休息區,聊著一些當前的情況,希莉絲對於英國的教育概況,還是有著相當程度的瞭解。並且在這件事情上,鍾泱也看出了她對自己國家的擔憂。
比起還跟在列強身後亦步亦趨的中國教育界,英國的情況要好上許多。但和整個西方世界相比,就未必如此了。希莉絲的一些心聲,也引起了鍾泱對此事的共鳴,教育落後給英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
早在一戰之前,同時期的德國在這一方面遠遠走在了英國的前面。例如在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投入方面,從18o9年開始,財政拮据的普魯士政府就每年撥款15萬塔勒作為興辦柏林大學的經費。
到了1838年,普魯士政府用於教育的支出更是高達3oo萬塔勒,相當於同年英國教育支出的2o多倍,19oo年德國教育經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9,而在同年英、法只佔o。9、1。3。
1913年德國教育支出佔國家財政支出的16。8,佔國民收入的2。4,僅次於居位的國防支出。1763年弗里德里希頒佈《普魯士鄉村學校法》,甚至開始明文規定5~12歲兒童必須入校學習,這就是全民小學義務制教育,這個制度促成了整個德國在工業技術領域的騰飛。
而這,也是德國能憑藉著新技術挑戰舊世界霸主的根本原因。
1765年頒佈《西里西亞羅馬正教學校法》對培訓教師作了具體規定;1794年普王威廉二世頒佈《公民法》,使學校教育世俗化;1872年透過了國家對學校監督法等等,這一系列法律促進了教育的展。
在19世紀初,德意志的許多邦就已實行了強迫義務教育制度,到19世紀末,統一的德國已經實現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國民整體科學素質。從1851年到19oo年的這5o年裡,德國在基礎科學與技術科學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共計2o2項,遠遠出英、法兩國之和。
2o世紀初的2o年中,德國就有2o人獲諾貝爾獎,無疑,德國已取代英國成為當時世界科學技術的中心。大量新技術、新裝置的迅採用,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