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後的鐘泱便陪同總經理章立偉來到了位於京城東堂子衚衕的京師同文館。第一次乘搭黃包車的感覺還算不賴,以前在電視上經常看到,這次算是親自體驗了一把。

京師同文館是清代最早培養譯員的洋務學堂和從事翻譯出版的機構。咸豐十年也就是1860年,清政府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綜理洋務的中央機關。同時恭親王奕欣等人建議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立同文館。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親王奕欣等奏準在北京設立同文館,附屬於總理衙門。設管理大臣﹑專管大臣﹑提調﹑幫提調及總教習﹑副教習等職。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任監察官﹐實際操縱館務。先後在館任職的外籍教習有包爾騰﹑傅蘭雅﹑歐禮斐﹑馬士等。中國教習有李善蘭﹑徐壽等。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自1869年起任總教習﹐歷二十五年之久。該館為培養翻譯人員的“洋務學堂”,最初只設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後陸續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學等班。反正同文館裡除了政治基本上沒有哪一門學問是不傳授的。

不過到了1902年一月,同文館就已經併入了京師大學堂。現在的同文館主要是負責外文授學工作了。其他的學科已經基本轉入京師大學堂——1898年建立的中國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學。

與想象中一番熙熙攘攘場景所不同的是,同文館過於僻靜沉凝。彷彿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落,在不經意間於你眼旁閃過。

青磚牆,瓦片房。見慣了高樓大廈、瓊樓玉宇的二十一世紀先進建築,鍾泱不由感慨道:此處才似學術聖地。這個年代的中國學子,大多還是有骨氣有理想的。這個時代的中國學術殿堂,無論在硬體和軟體上多麼落後,但其在對學術領域的追求上,卻遠勝於百年後的中國。這不能不說是悲哀。

雖然在17年前,同文館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而是成為了京師大學堂的外文系。但是在所有師生們的心中,同文館仍舊是同文館。不在這個時代,無法理解這個時代的學子們對同文館的感情。

這個時代的華夏遭受了太多的苦難,而同文館則揹負了無數仁人志士富國強兵的希望。封建**愚昧落後的滿清政權,荼毒華夏大地268年。導致中國吏治**、民生凋敝、文化愚昧。

為了師夷長技,同文館在眾望中應運而生。多少學子在此成就一代學術宗師,多少愛國之士在此展望世界。中國最傑出的官員、商人、學者、革命志士幾乎都曾就學於此。由此可見同文館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

“能來到此處,也是緣分啊。讓我的未來,與同文館一樣輝煌吧。”鍾泱忽然一陣感嘆。

現在的同文館,自1913年後規模沒有再次擴大。但是學生在近三年來仍是不斷增加,到現在已經有約500人。為適應中國對外文人才愈來愈旺盛的需求,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擴招。當然,大多時候也為許多官員、商人們提供翻譯和外文人才的驗證等服務。

例如此次,鍾泱就是應總經理的要求來此考試,透過之後就會獲得相關方面的證書以證明自己的實力。有點像現代社會的資格證,只是還沒有形成上下連結緊密的規範化系統。顯得有些零散而隨意。

等待的時間還是有點長的,畢竟要考教13們外文,需要好幾個教授呢。同文館在接到訊息後對此也是非常重視的,能懂13們外語,可不是等閒啊。同文館裡最強的外文教授也只是熟練掌握了6們外語,其中有一門也只能讀寫而已。

“喂,老張嗎?你快來啊,同文館來了個要考外文的,聽說掌握了13門外文呢。快過來看看。”

“您好,請問是羅老嗎?哦,我是小王啊。請你過來同文館一趟,有個叫鍾泱的歸國留學生要考外文,他要考13門。”

“嗯,是嗎!好的,我馬上來。”

“喂,曾老師嗎?······”

一陣雞飛狗跳,終於湊齊了考教所需的全部外文教授,共5人。其中外文最好的是羅老,掌握6門外文,與鍾泱所學外文對接的有4門,包括那門只能讀寫的西班牙語。

經過長達3個多小時的聽寫、朗誦、對答測試。證實了鍾泱的外文水平,無論是聽寫、朗誦,還是對答交流都十分流利。卻不知鍾泱心裡暗暗地捏了一把冷汗。這傢伙一邊測試一邊開啟全維度語言解析錄入,將古今外文間的差距進行對較和修正,險之又險的度過了這一關。

對此無所察覺的專家教授們對鍾泱確是另有心思。這小夥子有前途啊,什麼時候拉他來同文館做個教習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