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塊兒地種田啥的,好像也挺賺錢的?不過也不對。後世那賺錢。要麼是去非洲種中草藥啥的。要麼就是趁著中國人出國做生意的越來越多,種中國蔬菜賣給中國人的。如今這各種超大型的國企還沒到國外攬活呢,中國也沒有對非洲進行什麼專案貸款。比如什麼挖石油井然後用未來的石油還款,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國內的企業過去做活,也就沒有大批的中國人,這安排人出國那真心風險大。哪怕就是還有個什麼中草藥的由頭,這事兒賈鴻漸又沒cāo作過,萬一回頭碰到了非洲國家暴亂了,黑叔叔把咱中國人殺了幾個,那咋辦?那家屬不要心疼死?
那還能咋辦呢?在國內的話,又要安排到經濟發達一些的地區,還能適合沒啥專業技能的人……等等,西北拉麵?是的!頓時賈鴻漸那就想到了西北拉麵和沙城小吃!沒錯,這西北拉麵和沙城小吃,那可是後世所謂的國家安全域性遍佈全國各地的偵查網點。當然了這個肯定是開玩笑的,但是也說明了這倆店的普及程度!
這倆店那在全中國為啥這麼火爆?因為他們也是老百姓自己家來參與的一個經營活動!什麼叫老百姓自己家參與的?這意思就是說一家一店,這家店就是屬於老闆和家人的,跟別的企業沒多大關係,甚至和別的同業店面之間也沒啥關係!這兩個店,可以說就是沒有加盟費的連鎖品牌,同時這個品牌的商家那也是儘量的控制密度,讓彼此之間不會互相競爭。
拿西北拉麵來說,這就是當地的一個聯合會把持的品牌,幾乎是無任何授權費的就可以授權與願意申請這個品牌的老百姓。只要老百姓想弄得那個店符合聯合會的標準。然後呢整個店的裝修風格乃至到做飯的流程甚至還有各種牛肉羊肉,那全部都是直接總部運來的!這個聯合會為啥要這麼做?說白了還不就是給當地的一些回回們一個出路?讓他們能做點生意賺點錢?
而沙城小吃也是這樣,這個沙城歷史上那真心是有小吃城的美譽。但是這沙城就跟閩南的很多鄉村一樣,各種窮畢竟那邊是山區啊,種不了多少田啊!為啥後世國外啥福清幫那麼狠?窮山惡水出刁民嘛!自然條件這麼惡劣,人自然要跟自然鬥,鬥多了能不狠?而這窮山惡水本來農民就收成不好,本來就各種窮,到了90年代這國企又開始不行了,於是沙城這地方,那就是工人又沒錢,農民又沒錢。於是能咋辦呢?到了90年代末的時候,這沙城當地zhèng fǔ就想了一個招兒,就是學西北拉麵,把這個當地的飲食文化給產業化!
這樣一流程化標準化之後,做成了類似企業的模式,再授權給當地的百姓可以去全國各地開店,這樣一來,就造就了幾乎是遍佈全國,同時口味還非常穩定的沙城小吃!
既然他們這兩個地方可以弄,為啥華夏高科不能帶著東北的老百姓弄?是不是?既然賈鴻漸可以在全國各地都跟當地省zhèng fǔ合作弄什麼愛心幫幫車的非盈利業務,為啥就不能跟東北那噶噠的zhèng fǔ合作弄個啥東北的連鎖小吃品牌出來?東北那不是鮮族人很多麼?咱也可以發揚一下鮮族那邊的各種冷麵啊,烤肉啊之類的嘛,對不對?當然了,烤肉可能會有點高檔了,那麼燒烤這就不高檔了吧?弄個店面,做點炒菜蓋澆飯啥的,女人在屋裡做飯做菜,男的則是做燒烤,這不也挺好的麼?
然後為了降低成本,那完全可以考慮從西北進那些羊肉牛肉啥的嘛,這大批次的進,肯定要比別家單進便宜不是?外加這有個總店進貨的量在,那也有個正經羊牛肉的證明不是?總比別的家不知道拿啥肉來做燒烤的好吧?甚至,還可以聘請一些什麼大廚,專門來幫忙研究菜sè,研究燒烤的標準化步驟和口味,這弄到最後,開遍全國也不是啥問題吧?反正老百姓想要的,那不就是一個便宜和實惠麼?
西北拉麵的那種,因為基本上都是回回在經營,而回回是少數民族,辦營業執照啊都不收錢,甚至經營稅收啥的基本也都可以不交,這貌似是國家的一個優惠政策。從這點上來說,也可以說說看讓國家給下崗的職工們一個免稅的名額嘛。這樣一來,東北人開的小飯店,那比別人少了一個稅的支出,當然就更多的盈利空間,然後就可以把價格做低,這樣就更能吸引老百姓。甚至學那沙城小吃以及西北拉麵,在店面裡面直接隔個吊樓出來,一家人直接睡在吊樓裡面,這樣連住宿的成本都沒了,就是一個店的房租錢和水電費錢的支出,這壓縮了成本那剩下的就是純賺!他們也不需要繳納啥加盟費,只需要用總公司指定的各種食材就行!
這樣一來,算是幫忙幫到家了吧?這樣來說,只要是小學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