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期間的重點專案來著。
在掛了電話之後,賈鴻漸知道基本上他們的華夏高科和那六家企業就一起成為了全國範圍內挑選出來的7位種子選手。除了江南造船廠和華北製藥廠都是一直以來活的都還不錯的老國企以外,其他的幾個企業包括華夏高科在內那都是從市場上拼殺出來的,而且成分還各有不同,像寶鋼雖然是國企但是實際上歷史並不長。它是在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第二天,在上滬寶崗區長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樁。
而像北大方正。那不用說就是一集體企業,而且還是一校辦三產小公司。這公司雖然經營的都是各種高科技,但是實際上北大佔有股份了70%,而管理層佔有了30%,最近好像還在準備引進國外東亞銀行之類的投資,總的來說也就是個集體企業而已。
而海耳呢,更不用說了,這貨的牌子掛的是集體企業。因為其創業時是集體企業,不過不管什麼時候,琴島人在膠東省內的地位那基本上就跟上滬在中國的地位一樣。所以財大氣粗的琴島市政府倒是給了海耳不少的“國企待遇”,之後等到海耳做大了一點,能代表膠東省了,膠東省也給了不少的“國企待遇”和大力支援,而到了現在那更是國家都給“國企待遇”和大力支援了。不過雖然有了國企的待遇和大力支援,不過國家並沒有在海耳裡面佔有多少股份。也就是有一定發言權和影響力而已,所以從純粹的牌子上來說這貨還就是個單純的集體企業。
長宏是國企不錯,不過這長宏算是非常特殊的一個,雖然有國企血脈,但是因為身處大西南的綿洋,說實話不論是去全國各地的交通還是國內外各種資訊的傳入都是比較慢的,這貨能在市場上拼殺出來,那還真多虧了倪潤豐的拼勁和賈鴻漸的指點。
而華夏高科在這些企業裡那更是最特殊的了,這企業是完全的私營企業,本來按照成分來說應該是國家最不待見的“丫鬟生的”,但是因為華西高科的種種回饋老百姓的捐款捐物,以及關心國企和下崗工人的各種做法,倒是弄的現在好像也得到了國家給予的“國企待遇”了,至少看起來能跟做大了的集體企業一樣被國家當成了自己人了!
在外人看來,這七家企業裡面的大部分那都是經過了市場競爭的大浪淘金,不但證明了自己企業在面對國外企業時候的各種競爭力,而且他們還各自有一個接觸的企業家,至少不管誰來挑,那這七家企業都可以說是最出類拔萃的。
賈鴻漸答應了之後,國家經貿委也沒有怎麼聲張,而是不聲不響的直接發文到了全國各級政府,讓各級政府都知道有了這麼一件事情,並且儘量配合和支援這七家企業辦事就行。
不過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在國家開出了一個7人名單的種子選手陣營之後,各省市自治區甚至是各地市都開始提出了各種屬於自己的名單。先是各省市自治區響應國家號召,開出了自己的一個扶植名單,宣佈將在未來不等的若干年內將它們“送”進“中國500強企業”的名單,而各地市則是相應的提出U了打造“省級百強企業”的構想。
甚至國家中央各部位也都像是參加運動會一般的來湊趣了,他們也紛紛提出了各自坐在領域的扶植名單,比如說國家輕工總局就公佈了全國一共68家“爭創國際名牌優勢企業”的名單,其戰略目標也是“力爭10年內扶植中國輕工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就這樣,圍繞著500金牌榜……不,500強的目標,一個由上而下的“抓大戰略”逐漸成形!【注】
而在“抓大放小”的戰略形成的時候,各地也漸漸的出現了由政府出面將若干家企業合併在一起的“造大船、出遠洋”的熱潮。本來在歷史上這些只應該是優秀企業才能參加的盛會,如今好像一些效益不太好的企業也有幸參加了——他們當然是託了賈鴻漸的福了!
這種合併中比較轟動的聯合重組新聞首先發生在了浙東省的杭洲市。蓋式把當地本來生產洗衣機的金魚公司、生產冰箱的東寶公司、生產電風扇的乘風公司和生產冰櫃的華美公司四合為一,重組成為了資產規模高達28億元的。銷售額度越劇全國家電六強的勁松集團!不過現在這東集團只是宣佈了合併案的籌劃階段開始,預計要在1995年夏季才能完成重組。
只不過賈鴻漸知道的是,這個金松集團在歷史上的2000年6月,會因為整合乏力,各部門配合不到位而解體……
()好看的txt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