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汽車”。
說實在的,這種國家補貼、協助企業開發便宜耐用的國產車的做法,跟21世紀中國利用關稅屏障硬給進口車100%關稅有啥區別?只不過前者是因為有美國爸爸的駐軍,所以外國汽車不能夠用關稅壁壘遮蔽,只能平價出售,這對誰有好處?平民還是相對富裕的階層?而且國家補貼車廠用的是誰的錢?還不是全體老百姓交的稅收?而中國的關稅壁壘呢?就是讓買得起進口好車的人多花錢,讓口袋相對緊一點不太買得起進口車的人能買便宜的國產車,怎麼這個政策就老被人噴呢?按照那些人的說法,要讓外國車平價進入,然後國產車跟人家競爭,這樣國家要是學日本給補貼的話,這幫人肯定還會喊又被國家代表了,又會喊要自由競爭,不要用他交的稅去補貼國產車……
到了此時,賈鴻漸也談的有了性子,他開始主動說話道:“其實美國贏了冷戰並不光彩,要說大點,說他勝之不武甚至都可以。反正我認為,冷戰其實不是資本主義戰勝了社會主義或者**,也不是蘇聯自己玩兒砸了,純粹就是人多的市場硬了人少的市場而已。美國和他的盟國佔據了多大的地盤,這個地盤裡面有多少人多少資源供他使用?蘇聯和華約佔據了多大的地盤?這地盤裡面有多少資源和人口供他們使用?這簡直就像是一個連鎖大超市和一個小超市競爭,哪怕就是小超市有失誤,但是大超市把小超市給擠倒閉了,這算是巨大的功勞?這算是大超市體系無比成功的一個證明?反而某些程度上來說,小超市憑藉著不大的盤子,結果做到了能威脅到大超市,讓大超市膽兒都顫的地步,這才是可以吹噓可以流傳的功績……”
賈鴻漸這說的是真心自己的看法,他以前過了中二期——也就是叛逆的覺得存在的理論都是錯誤的二X年紀之後,他曾經在網上好好的找過相關資料分析,結果就是分析出來上面的這個結果。人家蘇聯以及紅色民主陣營,總共攏共一共才佔據了9%的世界人口,資源才佔據了30%,而且工業領域相對藍色自由陣營來說,都是落後的!
這放在遊戲裡是什麼?就是八人地圖,20個礦,兩家對K,其中一家佔了14個礦,佔了大半個地圖,而且兵力、人口、建築、科技都領先,而此時對方玩家只佔有6個礦,兵力還是對方一個零頭,而且科技還落後,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在前線長期對峙,這已經是非常奇蹟了好吧!要不是有了核彈這種東西,那蘇聯這種玩家絕對被美國帶兵平推A過去也掃平了啊!
而且,當年咱共和國的毛爺爺,在跟蘇聯關係不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拉扯亞非拉了,為啥?還不是看清楚了要“統戰”,要往自己的陣營裡面多拉人口、資源?要是蘇聯當年拉攏了這些第三世界國家,把亞非拉都弄成自己的後花園一樣,那跟美國搞不好才算旗鼓相當呢!所以主席爺爺的眼睛裡還著呢!
所以,要是以遊戲玩家的角度來看的話,做為蘇聯領導人當時應該怎麼做?應該是拉攏廣大“中立陣營”,然後在鐵幕建立起來之後,儘量和善、不惹事兒,接著悶頭練內功,基本上也就是跟90年代江老闆做的事情一樣——先裝孫子練大腿,等大腿練出來了,兵爆出來了,科技爬上去了,再踹丫挺的!要不就跟德國閃電戰似的,儘量速戰速決!不然一邊要僵持,一邊還要沙文主義衝老大,這不是找孤立找練麼?
按照後世陸續解密的冷戰時期的檔案來看,起碼5060年代的時候,蘇聯那都是內力虛的一塌糊塗的時候,米亞4這轟炸機剛服役了不久碰到蘇聯紅場閱兵,當時這轟炸機那真心是來回飛過紅場——冒充數量唬人呢!結果就是這20架米亞4轟炸機來來回回飛了不知道多少遍之後,還真是把美國人給嚇尿了,於是美國人發狂的製造了2000架的B47轟炸機和750架的B52轟炸機,來對付其實只有20架的米亞4轟炸機……其實當時蘇聯虛到了不管是進攻還是放手,都吃力的一塌糊塗的時候,最多就是能靠著核彈拉全世界一起進地獄。
所以,只要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不改,總覺得自己是別人的爹,那要麼跟主席說的一樣“早打,大打,打核戰爭”,這樣紅色陣營才可能有一個贏得機會,要麼還是指望那個把紅色內褲外穿的傢伙真的降生在蘇聯境內才行……
**************************************************************************
話說在某論壇上看到這麼一段話——“表哥從某個私營企業辭職不幹了,跟他媳婦在我們那裡的夜市上擺攤,給人家貼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