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專業人士用的!什麼叫數字非線xìng編輯裝置?這就是說跟後世的各種影片特效軟體一樣,是可以隨時隨地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的數字裝置!而且這種數字非線xìng編輯裝置,可以說就是一個特殊打造的專門做影片特效的電腦工作臺!這個幾十萬元人民幣一臺的工作臺,完全可以代替模擬訊號線xìng剪輯的A/B卷編輯機、特技機、編輯控制器、調音臺、時基矯正器、切換臺等等十幾臺裝置!
可是這個年代的攝像和播出那都是模擬訊號的,怎麼配合數字裝置?這說起來也簡單——美國和加拿大的做法,就是研製了錄入和輸出裝置。先透過影片採集卡,把錄影帶裡面的模擬訊號讀出來,變成數字影片訊號,然後就用這麼一個特製的非線xìng編輯機進行cāo作製作特效,等都做好了之後,再匯入錄製成為模擬訊號的索尼BETACAM格式錄影帶就OK拉!
美國和加拿大是在這90年代初就開始研製並使用了這些裝置。而中國大陸這邊,基本上要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時候才會使用上,所以歷史上在這個階段,像是央視之類的電視臺,突然就多了很多很多虛擬場景的節目,甚至賈鴻漸還記得,當年有一個類似《家有兒女》的情景喜劇,就是用虛擬場景拍攝的真人情景喜劇。這種方式在當年看起來很新奇,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正好趕上了採用數字非線xìng的編輯裝置,所以可以非常輕而易舉的直接綠布做特效而已!
現在引入了美國的非線xìng編輯器N臺,又找了王志東、王繼志、倪廣南等大能一起過來破解字型檔——人家老外的字型檔裡面沒中文……,然後外掛了CJK字型檔,也就是所謂的“中rì韓統一表意文字”字型檔。本來按照倪廣南、王繼志等大能的想法,外掛一個簡單的GB2312字型檔就行了,可是誰知道賈鴻漸卻不樂意了。
原來這個GB2312的字型檔賈鴻漸可是吃過其不少苦頭的,什麼叫GB2312?這就是最早80年的時候,國家定下來的資訊化文字編碼,總共就6000多個漢字的字型檔,像智慧ABC輸入法早年用的就是這個GB2312的字型檔,很多字就根本打不出來,比如說像陶吉吉的“喆”字,那這個編碼就打不出來!
當中國的戶籍政策開始計算機化了之後,很多基層電腦用的還是智慧ABC,只支援GB2312,那可是讓不少人把名字改了字的!戶籍jǐng可以很老大的讓別人改字,賈鴻漸他們總不能在電視臺還不把明星的名字打對吧?所以賈鴻漸乾脆提議,別弄什麼GB2312字型檔了,直接改用93年釋出的CJK字型檔拉倒!
這個CJK字型檔是什麼意思?那就是中rì韓越等等地區合作之下,把各國的漢字都給集合起來做的一個字型檔!這個字型檔的前身是被美國圖書館稱為“東亞象形字型檔”的東東,後來中rì韓自己搞了起來,把各自的一些漢字都加了進來。這樣的一個東西在93年第一版得到了透過。本意是加強計算機時代互相之間通訊用的,但是這玩意兒用在廣播級媒體上那更是好用!起碼兩萬多個漢字都包括進來了!rì文漢字那總共才一兩千個,剩下最多的還不是中國漢字?光是這字型檔那就多大!
有了非線xìng編輯機,有了外掛的CJK字型檔,賈鴻漸就親自指導著華美動漫的美工師們開始製作廣告片了……等等!不是華夏衛視麼?不是東方臺麼?怎麼華美動漫的人又來了?沒辦法啊,這個年頭在國內唯一會數字特效製作和cāo作的,就是被皮克斯手把手教過的華美動漫美工們了,東方臺的那些員工們,一個個玩兒古老的線xìng編輯機那溜的跟什麼一樣,簡直閉著眼睛就能用老舊的機器玩兒出來後世PS達人都玩兒不出來的效果,但是問題是數字化的平臺他們真不會用啊!
於是,現在就只有大能賈鴻漸親自指點著美影廠的美工們一點點的剪輯,一點點的製作特效來做這個廣告片。在這個廣告片裡,賈鴻漸讓美工們加入了很多這個年頭超稀奇的特效——比如說3維立體的CG字幕特效,比如說各種點光源、粒子效果,比如說毛筆字字幕效果!比如說多重影片分層疊加效果!
這些效果那在後世2012年的人看來,很多東西那都司空見慣,讓他們一點都不感興趣了,但是這些東西在這個年代,那簡直就稀奇的比熊貓還少見!要知道,這年頭央視的《新聞聯播》,那特效還是垃圾的一塌糊塗,還只是一個最簡單的中國地圖,然後四個紅sè的字“新聞聯播”飛上去就了事兒!後世的那種3維立體的“新聞聯播”四個CG字,那都是要到2000年左右才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