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四支大軍保持著一個可以隨時互相快速支援的距離,浩浩蕩蕩地往章陵縣趕去。而每支大軍又分成前中後軍,一邊警戒著一邊往前趕路。

司馬懿這是將襄陽城外幾乎所有部隊都派了出來,僅留下五萬人馬守衛襄陽。這樣一來,蜀軍想一口吃掉這些援軍根本無可能。

看來司馬懿早就料到蜀軍要來個圍點打援、半路而擊,所以,乾脆出動大軍,以碾壓的姿勢過來救援章陵。

這種情況下,步騭如果仍然想要實施偷襲計劃,一來很危險,因為蜀軍一旦發動打擊,就會暴露行蹤,那就將會面臨二十萬大軍的圍堵追殺,又會重現前段日子北上襄陽的那段經歷。

二來,就算可以伏擊成功,由於魏軍的部隊是分段行走的,那麼肯定只能伏擊到其中的一部分人馬,魏軍就算中招也只會損失其中一小部分人馬,無法給二十萬大軍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是依照原計劃發動偷襲,還是悄悄撤走呢?步騭不由得猶豫了起來。也幸好這次偷襲任務帶隊的主將是步騭,而不是一根筋的兀突骨,“主將”這個詞和“主見”讀音相近,做主將的確是需要有主見,步騭就是個很有主見的主將。

他很快就從猶豫中走出來,下定了決心:既然之前已經做了那麼多佈置,怎麼能不幹一票再走呢?自從投靠了蜀營,他還寸功未立,他決定還是先撈點戰功再說,頂多小心點,一擊即走,不和魏軍糾纏,以免被魏軍包圍,造成大損失。

蜀軍行軍速度比魏、吳兩國快,又經過山地戰的訓練,在山林中行走的速度比魏軍更有優勢,相信只要逃走得及時,並不擔心被魏軍追上。

當然,這裡有個例外,那就是藤甲兵,藤甲兵計程車兵也是受過山地作戰訓練和長途拉練的,而且藤甲兵中還有相當比例的南蠻人,他們也是翻山越嶺行走如飛的,但是,那是指沒穿藤甲的情況下。

藤甲雖然相對於其他種類的鎧甲來說比較輕便,但也只是相對而已,其實還是挺重的,而且體積也很大,或者說,比較笨重,穿著它們短時間作戰還可以,要是翻山越嶺、長途行軍那還是挺要命的。

平時行軍,他們都是要將藤甲脫下來,放在各種車上面,由這些車來運輸的,包括這次秘密潛行,也是由假扮成商隊、遷徙的流民用馬車、牛車、驢車甚至是手推車將藤甲偷運過來的。

原計劃中,是先由火器部隊進行第一輪打擊,將敵人的部隊打得半殘,打成一片混亂,然後藤甲兵再殺出去收拾戰場,將殘敵全殲。但是,這樣一來,如果魏軍的後續部隊趕上來救援的話,藤甲兵很可能就跑不掉了。

所以,步騭不得不讓他們先行一步,這樣才不至於到時候在偷襲完魏軍後,被魏軍輕易追上,到時候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這樣一來,只剩下火器部隊的第一輪打擊了,這樣是很難保證全殲敵人的,雖然有點可惜,但是安全第一,步騭知道,不但是火器部隊,藤甲兵也是小皇帝的寶貝疙瘩,是不能隨便拿來當炮灰消耗掉的。

有時候,儲存自己的實力比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更重要,作為小皇帝身邊三人軍事委員會成員之一,步騭對這一點有清楚的認識。

一切安排停當,但是,當天步騭並沒有等到魏軍的到來,魏軍一路上非常警惕、謹慎,所以每天走的路不多,早早就在離蜀軍埋伏地點還有十多二十里處安營紮寨了。

無奈之下,步騭只好靜待第二天的到來,同時加派斥候力量,盯緊了魏軍的動向,防止他們發現己方並趁夜實施偷襲。

不過轉念一想,這樣也不錯,這樣就等於讓藤甲兵早走了一天,到時候就算魏軍想追擊也難以追得上他們,這樣自己就可以放開手腳和魏軍打上一場了。

第二天,到了巳時,魏軍前鋒部隊才姍姍來遲。魏軍排成兩列,順著小道蜿蜒前行,步騭在一側的高地上看著這種情況,不禁又皺起了眉頭。

這種隊形很容易偷襲得手,但是想靠偷襲造成敵人重大損失也不容易。因為一般來說,偷襲部隊只能埋伏在一段有利地形上,而由於被偷襲一方的隊伍拉得很長,落在設伏地段的人數會很少,那樣的話,就算將這一段路上的所有敵人都消滅掉,其實也沒多少。

現在就是這種情況,蜀軍埋有地雷的地段大概只有兩里路,設有陷阱的地方大概一里,這些地方同一時間大概只能容納六千人左右,自己勞師動眾跑出來設伏,還有鄂煥配合著佯攻,如果只殺傷敵人幾千人,顯然是虧到姥姥家了。

不過現在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事於至此,已經是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