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6部分

帝不採取他的策略他也不沮喪,錯失了這個迅速統一中原的機會,以後還有大把機會,正如他們說的那樣,這個天下落入蜀漢之手已經沒有懸念,徐徐圖之的做法雖然慢一點,但卻沒有任何風險,也許那樣也並不算是一件壞事。

司馬懿的預料沒有錯,現在魏國朝廷已經吵翻了天,之前整個朝廷中,也就只有司馬懿是個明白人,只有他才能清醒的認識到蜀軍的厲害。其他人雖然不乏天下聞名的大儒,但是對當前天下形勢的認識,卻還停留在幼兒園水平。

現在魏國朝堂上也分了兩派,一派可以稱作逃跑派,當然,如果想顧及一下他們的面子,也可以稱他們為遷都派或者狩獵派。司徒#華歆是這一派的代表,他們認為,現在應該立即遷都長安,以暫避蜀軍的鋒芒。

就算不遷都,天子也可以外出“狩獵”,這個“狩獵”就是逃跑的意思。明明是被逼逃跑,偏要說成是去郊遊打獵,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是皇帝這種生物一向喜歡乾的事情。

不過以太尉鍾繇為首的一派卻主張將全國所有兵馬調動起來,和蜀軍決一死戰,我們姑且稱呼他們為死磕派,說得不好聽點,也可以叫不知死活派。

另外一個“三公”司空王朗明裡是騎牆派,或者說得好聽點是中立派,表面上雙方互不相幫,其實他暗地裡是投降派,不過在這個敏感的時期,他可不敢跳出來公開主張投降。如果他敢這麼做,估計不被打死也被大家的唾沫星子淹死。

魏國在不久之前還是三個國家中軍事實力最強的一國,沒想到才過去幾個月,就給人逼到家門口來了,大家都還沒從第一大軍事強國的美夢中醒來,天朝上國的驕傲不容許他們有投降這種思想。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新城是個大口袋

第二百三十三章新城是個大口袋

只聽華歆道:“關中之地,在漢末天下大亂時,雖然被破壞得嚴重,不過太祖皇帝(指曹操)主政以來,關中之民得以休養生息,經過多年的經營,現在漢中之地已經恢復如初,其富庶繁華不在中原之下。¥℉,。。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可為皇圖霸業之根本是也。

況且,關中之地地勢險要,‘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東有潼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只要守住四面山嶺上的關隘,敵人想要攻入長安難於登天。我們大可以遷都長安,據函谷關、潼關而守,諒劉禪那小兒一時也奈何不了我們。

只要時間一長,各地勤王兵馬齊聚,到時候再裡應外合,定可將蜀軍一舉聚殲。反觀許都,地處中原地帶,這裡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實在不是做國都的好地方。”華歆一邊說一邊搖頭晃腦,一副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模樣。

許昌的確不是很適合做首都,當年曹操之所以要遷都到許昌,一方面是長安和洛陽被戰火破壞得不成樣子,另一方面也是這兩處的氏族勢力太龐大,所以他不得不遷都到許昌,以削弱氏族勢力對朝廷的影響。

華歆這番話沒錯,在過去來說屬於很有見識,很有見地的了,可是那是相對於冷兵器時代的認知。以蜀軍現有的戰爭手段,這一點的地形優勢幾乎可以無視。不說那些火器、火#藥可以炸平關隘、就是熱氣球也可以飛到關隘頭上轟炸,甚至運人、運物到關隘的另一邊發動偷襲。

這也怪不了華歆,他雖然飽讀詩書,可是畢竟沒見過這種新的戰爭形態,換了司馬懿還在魏國朝中,肯定沒他那麼樂觀。不過這個時候有人比他還樂觀,還不知死活,這個人就是太尉鍾繇,只聽鍾繇道:

“陛下,切莫輕易遷都,一旦遷都,天下人會怎麼看朝廷,怎麼看陛下?遷都一事事關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莫說要遷都,只要陛下一離開許都,國內必將流言四起,軍心動搖。司馬大都督雖然新敗,損失了二十萬大軍,但是,我國擁軍百萬,現在還有七八十萬人馬散佈在全國各地。

只要陛下一道詔令,讓全國兵馬過來勤王,蜀國區區幾萬人馬何足掛齒?只要許都能堅守一段時間,等四方勤王兵馬到齊,就是那劉禪小子覆滅之時。陛下請三思啊。”

鍾繇的話其實也很有道理,坐擁幾十萬大軍,又有堅城可以依靠,沒理由會怕蜀國連十萬都不到的兵馬,可那也是對冷兵器兵馬而言。以蜀軍的攻擊力,攻城拔寨的速度快捷無比,說不定將許昌攻下來,勤王的部隊還在籌措上路的糧草呢。

鍾繇和華歆爭執不下,曹丕一時也決斷不下,他想多聽聽其他人的意見,於是他問王朗:“王司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