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條件也不是那麼容易滿足的,這些年他們一直在準備各種器材,但是青黴素一直沒真正製造出來。
後世時,劉厚很喜歡看穿越小說和穿越劇,有一次他從網上看到一部不知道是棒子劇還是倭寇劇的片段,裡面有示範了土法制造青黴素的整個過程,劉厚很好奇,曾經反覆觀看了這個片段幾次。但是劉厚很懷疑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青黴素到底能不能用。
別的不說,這種土法制造的青黴素,提純工藝簡陋到令人髮指,以後世那樣的提純手段,都無法去除一些使人過敏的雜質,這種土法制造出來的能用嗎?
“兩位神醫,請問之前左師傅說的青黴素,不知道現在研究到什麼地步?沒眉目沒有。”這一天,劉厚和華佗、張仲景在討論關公的病情,病情發展依然是讓人絕望,他終於忍不住問了一句。
“啟稟世子,按這左仙翁的說法,這青黴素無論對內科還是外科都有莫大的作用。這幾年來我們一直都在傾盡全力想把它弄出來。按左仙翁教的方法,我們找到一些分泌樹脂的植物,採集這種樹脂做成了一些軟管。至於透明容器,我們也找一些水晶,重金打造了一套。幸得世子全力支援,才能有財力去做這些事情。
至於所謂的注射器,我們也讓工匠打造了幾支,其中針頭是用銀子做成,針筒依然是水晶。”這是華佗的回答。
聽到這裡,劉厚就鬱悶了,怎麼那班傢伙遲遲沒將玻璃給燒出來呢?得叫他們加快研究速度,多燒點東西才行。
由於劉厚不記得生產玻璃具體的原料是那幾種,只能劃個大概範圍,讓研究院的人將這些東西隨意互相混合著燒。倒是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其中琉璃也有,有色玻璃也有,就是燒不出透明的玻璃,搞到他現在不要說顯微鏡了,連望遠鏡,甚至燒杯也搞不出一個來,這讓劉厚鬱悶不已。
“截止到我們離開工業部時,醫學研究院已經培養出了一批青黴菌,並過濾,提純了一些白色的粉末,但是,是不是青黴素還無法肯定,因為數量還很少,生產出來時間還短,還沒來得及做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華佗繼續補充道。
劉厚聽後大喜,道:“不管那些白色粉末是不是青黴素,都要試一試了。看二叔這個樣子,不知道還能撐多久。試,還有一線機會,不試連這一線機會都沒了。”
“是,我和仲景先生也商量過,現在關公藥石無效,只能靠仲景先生的紫雪丹(注1)和我的保命丸再加上我一日三次的針灸才能堪堪保住性命,然而紫雪丹有微毒,不能多服,我的保命丸久服後藥效就會降低,此舉終非長久之計。為今之計,也只有那傳說中的左慈神藥青黴素還有一絲生機了。”
“既然兩位先生也這樣認為,那事不宜遲,馬上送我二叔回成都吧,還請華神醫您一路隨行,好給他針刺續命。”劉厚二話不說,馬上決定將關公送回成都,一來好就近試用青黴素;二來,假如他真的有什麼三長兩短,也能讓劉備,讓他的家人能見他最後一面。
“敢不從命?”華佗回了一句,答應下來。
“還請世子派人快馬加鞭,通知醫藥研究院的人,讓他們先加快青黴素的製備速度。按照我們之前的試驗,這東西產量很低,往往一大罐肉湯,只能提煉出一丁點的白色粉末,要足夠一個人使用,可能還要多製備些才行。”這時候,張仲景開口說話了。
“這不是問題,我馬上飛鴿傳書和八百里加急送信回成都。”劉厚道。
商議已定,華佗就要回去準備啟程回成都的事宜,這時,劉厚突然想起一事,道:“華神醫,請你在給二叔用青黴素之前,一定要記得先做皮試。”他想起了後世打青黴素都要做皮試的,據說有些人會對青黴素裡的一些雜質還是副產物過敏,一旦發生過敏,神仙難救。
“老朽記得。”華佗答應了一句。之前劉厚向左慈傳授青黴素知識時,自然是有著重說過敏的事情的,所以,華佗對這個事情也是知道的,得劉厚提醒,他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
於是,劉厚送走了關公,華佗隨行每天為他金針續命,周倉領五百兵丁沿途保護。劉厚特意打造了一部平穩的四**馬車,可以讓關公躺在上面趕路,儘量減少他的顛簸之苦。
不過大部分的路程是走水路,劉厚包下一條超大型商船運送他們回去。這種船夠大,在長江上行駛起來很平穩,對關公傷勢的影響已經減到最小。
看著運送關公遠去的隊伍,劉厚嘆了口氣,自己之前還想盡辦法要攆走他,沒想到最後卻是以這種形式這種理由送走他。如果有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