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撒旦派來的使者。”
“雖然隆美爾是我們的敵人,但我不得不說,隆美爾的確是一名偉大的將軍,我想我們的將士已經盡力了。
“對頭,不是我軍太無能,而是隆美爾太厲害。“
【下月初爆發,求兄弟們自動訂閱,落葉等著兄弟們的大神之光,打賞,月票,推薦,鼓勵的書評,都送來吧!落葉祈求啊!】
……(未完待續。)
第166章 繼續鼓吹
“對頭,不是我軍太無能,而是隆美爾太厲害。”
丘吉爾又有一種想拿鞋底抽說這話的人,你他媽上次也是這樣說的,這種事情能說出來嗎?這事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丘吉爾“啪嗒”地吸了一口雪茄,然後說道:
“馬耳他島戰役是瞞不住的,如果咱們掩蓋事實,反而會失去民眾的信任,不會咱們主動承擔責任。
至於戰敗的原因,就按照你們說的辦吧!給報紙和電臺打聲招呼,讓他們繼續鼓吹隆美爾,務必要把隆美爾塑造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勝。”
丘吉爾透過塑造敵人的無敵,來回避戰敗之責,其實這個方法真有用,民眾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隆美爾吸引了,丘吉爾成功地轉移了民眾注意力。
英國的媒體不惜餘力的鼓吹隆美爾,就會讓所有的民眾產生潛意識的想法,隆美爾獲勝就是天經地義的地事情,而英軍在面對隆美爾的時候,戰敗也是情理之中了。
隆美爾還沒有完全拿下馬耳他島,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認為隆美爾拿下馬耳他島已經十拿九穩的事情。
戰爭史上的奇觀出現了,德國這個即將收穫勝利的國家沒有慶祝,也沒有歡呼,反而是又將慘敗一次的英國,絕大多數的報紙和媒體開始不惜餘力鼓吹隆美爾。
這些報紙和廣播無一例外地把隆美爾當做戰神來吹捧,各種榮譽不要錢地往隆美爾的頭上戴。
“全世界最偉大的戰神。”
“戰無不勝的英雄。”
“天下無敵的將軍”……
英國媒體把隆美爾從一戰時候的所有的戰績,又拿出來添鹽加醋地寫一遍。反正就是要證明隆美爾是天下無敵的將軍。戰神。誰和隆美爾打仗誰就會遭受失敗。
言下之意英國也是一樣,我們被戰無不勝的隆美爾將軍打敗,不是我們英軍無能,而是隆美爾將軍太厲害。
英國的宣傳手法,和後世的造星造勢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被塑造者有拿得出手的東西,經過媒體一鼓吹,這知名度就蹭蹭地往上竄。
丘吉爾上次為了推卸敦刻爾克戰敗的責任。就大力宣傳過,隆美爾在英國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現在丘吉爾又把隆美爾抬出來,放在神龕上使勁鼓吹。
英國民眾的注意力果然被成功轉移,大家紛紛去關注隆美爾了,茶餘飯後談論的也是隆美爾,隆美爾的戰神形象潛意識地默化了英明全體民眾。
丘吉爾成功了,全英國的民眾都不由自主地認為,英國敗在在隆美爾的手裡,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丘吉爾所付出的不過一些報紙和媒體的版面。這對大英帝國並沒有實質上的損害,只是英國把敵人神話了而已。
戰時內閣的聲譽保住了。英國的政局穩定了,這就是政治,一個充斥著謊言,欺騙和骯髒的地方。
……
法國關於隆美爾指揮的馬耳他島的報道也不算少,因為隆美爾是法國總督,法國媒體必須要把隆美爾塑造成為戰無不勝的英雄,同時還要塑造隆美爾的勤政愛民。
法國媒體這樣做肯定是想借隆美爾的威望來穩定法國的局勢,隆美爾在戰場上從勝利走向勝利,絕對能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軍事上的失敗,必定會讓人心渙散。
德國關於隆美爾的報道有,但並不多,反而是關於蘇聯在邊境佈置重兵的訊息多,德國媒體開始在媒體上指責蘇聯蓄意侵略德國。
任何戰爭開打之前,都要進行大量的宣傳,首先是突出己方的正義性,指責對方的邪惡。
希特勒一直對進攻蘇聯情有獨鍾,任何人都無法改變他的想法,隆美爾這個穿越者也不行,隆美爾經營好非洲和法國,就成為他唯一的選擇了。
再說美國,關於隆美爾在馬耳他島戰役的報道,那就是鋪天蓋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於美國媒體的控制很少,那美國的媒體為什麼也大肆報道隆美爾呢?
其實這都是電影惹的禍,好萊塢的兩家電影公司,不是拍輛兩部關於隆美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