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伸著脖子惦著腳跟看熱鬧。
寧陽坐在轎子裡,不由想起了出嫁時的情景,如今再回來已是四個年頭,她懷裡抱著兒子,慢慢掀開轎簾的一角,小傢伙骨碌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四處瞧著,興奮地在她腿上一直蹦著,寧陽把他抱得緊實,他卻笑得咿咿呀呀的。外頭鑼鼓鞭炮喧天,轎子裡頭兒子也跟著叫,寧陽不由搖了搖頭,心裡卻是高興甜蜜。
儀仗隊伍走得自然快些,每到了下個驛館便能歇上一日,只是這般走來,待到了帝都時,也已入了十二月。
帝都的百姓聽聞嫁去大夏的承和公主回來省親,皆從城門口迎到東街大道,儀仗停在驛館門口,禮官領著諸葛端雲和寧陽進屋換了盛裝禮服,奶孃和丫頭、護衛們皆在驛館等著,諸葛端雲和寧陽抱著兒子諸葛昱,隨禮官一刻不停地又上了轎子,儀仗鑼鼓聲又起,隊伍浩浩蕩蕩地經崇華門入了宮。
時值午時,金殿之上,百官肅立,太監唱著嗓子十步一報:“大夏神武端親王爺攜端親王妃大周承和公主面聖——”
聲音在巍峨莊嚴的大殿前頻傳喝報,震得人心裡都撲通撲通地跳。寧陽只覺得自己的腳踩在九龍青階之上,一步比一步沉重。她垂著眼,看著自己大紅深青霞帔的裙襬,金繡雲霞鳳紋隨著步子若隱若現,當腳下的青石換做玉階,她只覺得心都快要跳出嗓子眼。
太監的報唱忽聽,大殿之上一道雍容沉斂的目光落於寧陽身上,卻隱隱有幾分激烈。寧陽不敢抬頭,只抱著兒子,與諸葛端雲雙雙跪拜:“兒臣拜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快快平身!”皇帝自御座上起身,緩緩下來,竟親手將兩人扶了起來。群臣皆躬身給諸葛端雲見禮,並高呼“公主千歲”。
寧陽在百官高呼裡慢慢抬起眼來,四年未見,父皇的鬢邊已生出些白髮,眼底卻似被政事風霜磨得更加深沉,只是那似海的深沉裡卻似有些緬懷、悵然悠遠之緒,只緩緩笑道:“好啊!長大了,也長高了,比出嫁時圓潤了些,看來端兒待你甚好。”
寧陽柔柔地看了諸葛端雲一眼,點頭道:“謝父皇為臣女賜得良緣!夫君待女兒甚好,只是遠嫁他國,不得與父皇親人相見,臣女甚是想念。得夏皇特旨隆恩,夫君這回回封地鎮守邊關,臣女才得以回故國省親一敘。”
寧陽說過話,便要福身再拜,皇帝卻將她扶了起來,眼卻望向她懷中抱著的孩子。寧陽忙說道:“稟父皇,這是昱兒。”說罷,便把兒子拍醒,指著給他看外公。小傢伙被人吵醒,皺著鼻子,耷拉著眼皮子,烏黑的眼睛朦朧朧水汪汪,極惹人憐愛。
寧陽見父皇似乎想抱這孩子,卻顧忌著滿朝文武在場,終是端著帝王的儀態未曾出手,只是點頭稱好。
寧陽笑著垂下眸去,卻不知為何,鼻子有些發酸。
這日午時乃是朝宴,到了晚上才是家宴。午時皇帝於延和殿上宴請百官,諸葛端雲自然跟著去延和殿上入席。而寧陽則跟著宮人去了中宮拜見皇后,與朝中命婦們一同用午宴。
去慈仁宮的路寧陽還熟悉,每走一步都有些說不清的感慨和懷念,她來不及去回憶那金瓦紅牆,宮殿亭廊,人已經到了慈仁殿上。
殿上的宮妃、公主、命婦們早已按著品級坐好,聽宮人來報,忙紛紛起身。只見得一女子一身金繡雲霞鳳紋的盛裝,髮間挽著烏髻,金鳳簪、珠翠牡丹花、梅花四珠釵環、九翟銜珠步搖,腰間掛著金墜,懷中抱著個粉團兒般的孩子。那孩子正醒著,咿呀咿呀地笑著,聲音洪亮。女子垂眸望了兒子一眼,笑容慈愛柔美,明明身姿如柳,面容如蘭,卻有種超越年齡的穩沉。
她步伐穩重地邁進殿來,將孩子交給身後的宮人,這才垂首垂眸大禮跪拜:“臣女寧陽拜見母后!母后千歲千歲千千歲!”她頭磕在地上,大殿裡一片安靜,直到皇后將她扶起來,她才慢慢抬眼。
這一望,更是一愣,只見皇后織金雲龍紋的袍子,九龍四鳳冠,金鳳珠簪和翠雲珠花都遮掩不住鬢邊的幾絲銀白。她舉止笑容仍是端莊,一如自己當年看見她第一眼的時候,只是她眼中如今卻多了幾分平靜與溫和,這不由叫寧陽一愣。
“可是回來了。六月裡就傳了信報來,竟過了半年才到。母后和你幾個姐妹都望眼欲穿了,快叫母后好好瞧瞧!”元皇后牽著寧陽的手,將她上上下下打量了,頷首笑道,“好!瞧著便是日子過得不錯。”
寧陽心裡的驚訝不減,卻仍笑著說道:“叫母后擔憂了。兩國有別,平日裡不能常寄家書回來,只能年時藉著給外公外婆寫信之機問候父皇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