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如今姑娘與皇上見過也不止一面,那日在大殿之上,你亦見過皇上英明聖明之處,他雖有時看著性子不羈了些,卻是明君聖主。姑娘家中世代忠烈,孟老將軍發誓效忠的明主自然當得起姑娘的良人。況且,若是不談這些,姑娘想想,心中當真這般不喜皇上?”
孟茹聞言愣了愣,殿外燈盞比之殿內昏暗了許多,她低著頭,神色難見,胸前起伏卻似一窒。
諸葛綾一瞧,心中大喜,忙說道:“那日皇兄在庵堂中與姑娘有些意外,雖非有意,也算不得輕薄,然而他卻對姑娘從此上了心。姑娘以為那日行刺齊家二公子,怎那般巧合就逃入我皇嬸所在的茶樓雅間裡了?實話與姑娘說,自從那日皇兄看破姑娘乃孟老將軍之後,便派了身邊隱衛於庵堂前後,護衛姑娘周全。他這般心思,一來是體恤忠臣良將之後,二來便已是對姑娘有意了。只是此事他一直不許我對你多言,只是不想叫你以為承人恩情,心裡過意不去罷了。姑娘可想想,皇兄登基五年,若想立後早就立了,朝中權勢大的家族有多少?他卻直到遇上了姑娘才動了立後的念頭,他對你這般心思,難道你真忍心拒絕他?”
孟茹低著頭,心中情緒翻湧,一般,一般,皆是莫名。從未有過的情緒,叫她一時難言。
寧陽趁熱打鐵道:“孟老將軍乃是忠君為國之良將,他雖如今不在了,可若得知女兒後半生有此依託,想必也是歡喜的。女兒家的婚事自古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孟老將軍如今健在,姑娘也是要聽父命嫁人的。與其嫁個毫不相識之人,倒不如嫁與皇上,姑娘在朝上見過皇上的聖明之處,由此可見皇上的品性也自是上乘。姑娘便是衝著皇上對孟家的這份恩情,也請先接了聖旨,莫要與皇上難堪才好。”
孟茹聞言緩緩抬起眼來,見諸葛綾將聖旨遞過前來,上面的金線行龍於宮燈下泛著微微的光,似乎像她此時難以辯明的心情。她望著那聖旨許久,腦中卻嗡嗡迴響著諸葛綾和寧陽的話,不知不覺間手竟慢慢伸了出去,緩緩接了下來。
聖旨已接,便為後宮之主。
皇帝似乎想趕在北戎王來朝前便完成大婚,因此,第二日一早,孟府上便收到了內侍府送來的納采之禮。有大雁一隻、文馬八匹、寶劍四柄、鞍轡十副、甲冑十副、宮緞兩百匹、布兩百匹、金銀各兩千等等,並賜了宮女和太監一百來府上服侍,教導規矩禮儀的宮正是皇帝親自挑了的,脾氣秉性皆溫和有禮。
三日後,欽天監便選定皇帝大婚各項禮儀舉行的黃道吉日以至吉時,時日就定在二月十八。
日子定下來之後,寧陽便被命為送嫁命婦,以孟茹的孃家人常過府陪她,併為她操持嫁妝。難得的閒暇便給她說說諸葛錦旭總是偷溜進王府的趣事,開始時孟茹還有些驚訝,後來想想諸葛錦旭對自己做過的事,也便信了寧陽不是哄騙她。聽得多了,她有時還能笑上幾回。
納徵那日,皇帝親命的正副使節來到敬德殿前跪聽皇帝宣佈的“以禮納徵”的詔令,然後三跪九叩,率儀仗從東華門出,抬著豐厚的大禮前往孟家府邸。二百八十八抬精心打造的龍頭大抬裡滿滿當當的金銀古玩、東珠簪翠、珊瑚瑪瑙、琳琅玉佩,另有大淵的寶馬,大夏的寶劍,大周的織匹,從孟府花廳正堂擺到了門外。使節親自將鳳玉交與孟茹,三跪九叩,大禮三呼千歲。百姓們紛紛駐足圍觀,皇帝聘忠良之孤女為後的美談早已傳遍了大街小巷。
二月十八,大婚那日,孟茹身著大紅織金雲龍祥鳳禮服,九龍四鳳冠,點珠翠,披九色垂織金雲龍文霞披,腰掛鳳玉,手執七寸玉古圭,由寧陽帶著的一眾命婦陪著端坐與閨閣之中,她仍是覺得恍然如同夢境。
禮官帶著金冊、鳳印來到府上,宣讀迎娶皇后的制文,宮中禮官引導她至拜位前三跪三拜,接過金冊鳳印。吉時一到,孟茹在寧陽等人的服侍下再披上龍鳳同合袍,戴上大紅的瑞鳳蓋頭,坐上十六抬的鳳輿大轎向皇宮進發。
一路上,寧陽帶著文康二位王妃,四位一品國夫人、四位郡夫人、二十位朝中命婦乘車隨行,鳳轎由鑾儀衛以及皇后儀仗領著過東街大道,一路鋪著紅氈,由禮部、內侍府大臣在前,御林軍在後,打著牌子,吹鑼打鼓自東華門而入。
與此同時,街上貼出皇帝詔書,天子大婚,天下大赦。百姓見了歡呼同慶,燃放鞭炮一路送皇后儀仗至東街尾,其熱鬧堪比年時。
這日,寧陽與諸葛端雲都在宮中用了喜宴,兩人很晚才回到王府,第二日一早便又盛裝入宮拜見帝后。百官於朝上跪賀帝王,命婦們入中宮大殿跪賀皇后,行三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