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到了,好像吃火鍋的時間也到了!前身在家裡的時候經常會來這麼一兩次。火鍋在古代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據考古發現,其實在東漢就有火鍋這種東西了。
第十八章 我有酒,你有故事麼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淵源長流。到了後世更是推陳出新,在全球都享有聲名。
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據說就是叫老朋友一起喝酒吃火鍋的事情。
老白很優雅含蓄的告訴自己好友,家裡有酒,搞火鍋的爐子也準備好了。眼看著傍晚要下雪了,能不能過來喝一杯?
或許可以換個更裝逼的說話,那就是朋友,我這有酒,你有故事麼?一起吃著火鍋喝著酒,再聽聽故事,簡直人生一大雅事啊。
這是作者胡扯,至於真是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得問老白了。不過小時候看到那些古詩翻譯說是一起烤著火喝酒,這個一看就假,一點氛圍都沒,喝酒的人還需要烤火麼?
只是這個時候的火鍋,無論食材還是鍋底材料調料都差了不少。自然也沒有後世那般美味,影響也沒後世那般大。李好只需改良下這東西,這又將是一筆收入。
這種下雪的天氣不正是喝酒吃火鍋的最好時候麼?有了火鍋,似乎釀酒也得提上日程了。唐初對私人釀酒的制度並不嚴控,這跟大宋禁私釀不同。
所以大唐的那些詩人騷客才會那麼嗨,不是獨自舉杯邀明月,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再或者溫馨的和朋友來個綠蟻新醅酒,能飲一杯無,以及勸君更盡一杯酒。
李好想要釀酒,可惜他不會!他只對美食興趣很大,對酒的研究就沒那麼深。而且要釀酒的話,放在西市這裡肯定不行,還得另外選地方,李好的實力也不夠!
那東西要錢要糧,還得要權利。至於後世的白酒在古代受不受歡迎,這個沒法考證。那麼多的穿越小說都說好,姑且也就當白酒在古代很好就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李好自然不會為了與眾不同,特意跑過說個古代白酒沒市場,沒人喝,這不合大家裝逼的邏輯。
一邊盤算著這些,一邊收著錢,一個上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午餐是忠嬸做的,採用的是炒菜。雖然忠嬸的手藝並不怎麼樣,但是炒出來的東西仍然讓其他人當成美味。
除了李好,他的嘴比較挑。忠嬸的這番手藝只能算堪堪入口,跟自己的手藝和美味相比,還是差了一段距離。
飯後李好把店裡的收入盤點了一番,他自己給自己弄了一個簡易的串銅錢的裝置。每次能串多少個銅錢,串好後用細繩一綁丟在框裡,統計的時候直接數多少串就好了。
這樣比他從籮筐裡面一個個的數銅錢方便多了,只是再方便也得數,真懷念用紙幣用電腦收銀系統的日子啊。可惜這個時代,一個都沒有!
今天的收入跟昨天差不多,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其實真正算起來,應該是增加了一些新客人。一些老顧客因為下雪,所以沒出來,街上來往的客人也比以往少了不少。
統計完一天的收入後,李好開始安排其他幾個人的事情。大郎帶著兩個少年仍然去採購,順便指點下那兩少年。兩個女孩子留下來幫忠嬸,收拾店裡。
“少郎君,我們夫妻談好了。願意同少郎君合作,然後收入按你說的利潤分成。”李好準備出門的時候,隔壁老張和他老婆一起過來,笑著跟李好談起合作的事情來。
忠叔和忠嬸聽了老張的話後,一臉不解的看向李好。不明白自家少郎君為什麼會跟老張合作起來,這不是把錢給別人掙了麼?
“好啊,那就按我們那天說的方案來做,然後雙方找人作證簽了合約。”李好沒有跟忠叔他們解釋,這個也解釋不清楚。後世的合作加盟方案啊,用爛的手段。
但是在這個時候卻沒人玩這個,也玩不轉。交通和資訊不怎麼方便傳送。李好不過是藉助這個模式,然後把客源分出去一部分。
自己的酒樓留不了那麼多人,還做不出那麼多的份量。但是兩家店鋪就不一樣了,這樣反而還能把那家胡人的酒樓擠掉。
更何況李好還存了把這些東西脫離出去給老張專做,自己的酒樓要定位高檔的美食,專走高階客戶。
同老張談好了合作的方式後,李好和忠叔解釋了下這裡面的道理。然後兩人則帶著一男一女回長安城去,那邊就二郎獨自在那邊,時間長了他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