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惡果。讓一個原本可以輝煌更長時間的帝國,硬生生的被這些小蟲子給掏空了,最後淪為歷史塵埃。
而王玄策看不上眼的吐番這次還真的進攻了,勒兵二十萬,這是吹牛的。當時的吐蕃應該沒有這麼多兵力的,而且鄉下幹部的說辭是“贊普致書唐主曰:若不許嫁公主,當親提五萬兵,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
以此來看,當時松州之戰的時候,吐蕃的主力部隊大約也就是四五萬人。不過看鄉下幹部說這話那口氣:勞資帶人來提親,李二你給不給?不給我就殺過去搶你國家殺了你再奪你女兒。
說實話李好不知道歷史上李二有沒看到這句話,或者鄉下幹部有沒說過這句話。如果有,如果李二看到了還把文成公主送過去,李好就有點懷疑李二和大唐朝廷那些精英是不是都腦袋進水了?
這種口氣說出來的這種話,堂堂天可汗和大唐的那些精英們竟然對這話無動於衷,反而最後還真的送了一個女人下嫁過去,這可不是一般的傻貨做的出來的事情。
松州之戰初,雖然因為大唐準備不足先敗,原本附屬的不少小族全部背叛投了吐蕃。但是大唐的損失並不大,只是丟了一些地方,敗了一小仗,松州府被圍而已,這種損失並不丟臉。
當時出戰的是松州府下都督韓威,他手下的兵將不過兩千多人。韓威敗了之後還有足夠的兵力防守松州府,讓吐蕃圍困松州十餘日不下,說明他的兵力損失很少,還能據城死戰。
隨即唐朝的大部隊就來了,牛進達作為唐軍的先鋒,趁其不備,率八百騎軍夜襲吐番。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斬首千餘級,把吐番的五萬人殺的人心惶惶。
接著大唐後面的大部隊也跟著過來,但是這個時候的鄉下幹部已經被老牛打蒙了。加上不知道大唐來了多少兵力,立刻收拾敗後的爛攤子往後退去,然後派人求和。
唐朝這邊的兵力和作戰準備,歷史都有詳細記載的。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
從這裡看出,唐軍不必多說,史書明確記載為步騎5萬。鄉下幹部的兵力也在五萬,五萬對五萬,一戰嚇的鄉下幹部就軟了。
連忙派使者請和,並退出大唐疆土,唐軍完全有驕傲的資本。李二也用不著因為這點損失就怕了吐番,而送女人上門,所以和親就是這次松州之戰的最大敗筆。
吐蕃那麼快就服軟並不是他們不經打,而是鄉下幹部的打算精著呢,他需要儲存自己的實力。首先,此次進攻松州,原本就不是要搶佔唐朝的多少土地,而是強迫唐朝賜婚。
現在唐朝不但不賜婚,反而發重兵前來應戰,而且首戰告捷。如果松贊乾布不撤軍,雙方繼續廝殺,他的目的就更加無法實現,而且可能損失慘重。
其次,鄉下幹部多年征戰,連兵不息,新徵服的各部落也需要時間去逐漸安撫。吐番國內並不是什麼太平的局面,在後方不穩的情況下,以吐蕃主力與唐軍決戰,一旦失敗,鄉下幹部有可能把整個吐番丟掉,他自然不會犯這種傻。。
最後就是唐軍的實力了,在這次交鋒中,唐軍展示了自己的作戰能力,讓吐蕃吃到了苦頭。當時唐軍主力部隊還未到位,但僅僅是牛進達的先鋒部隊就以奇襲的方式取得了斬首千餘級的勝利,顯示了強悍的戰鬥力,從氣勢上壓倒了吐蕃。
如果大部隊壓了過來的話,那幾萬吐番兵恐怕會被殺的一個不剩。鄉下幹部自己估計也沒想到,唐朝在獲勝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下去,直接殺到邏些去。
這讓他能夠緩一口氣來,然後快速退兵並遣使謝罪,使得唐軍不必繼續追擊。鄉下幹部知道這個時候唐朝對其周邊勢力,一向並不是都要趕盡殺絕。只要使其臣服於唐朝,就算達到目的,看周圍存在的那些番國就知道。
加上當時的李二對吐蕃並未給予過多關注,認為吐番只是小番國。吐蕃是新興勢力,此前與唐朝也沒有什麼交往。此次接戰後又快速撤軍求和,對當時的唐朝威脅也不大,因此,李二當時對它並未特別關注。
所以鄉下幹部隨即再次派出使者過去認輸求和,然後再次向李二要個公主過去。本來鄉下幹部只是試試,沒覺得大唐的皇帝和大臣會那麼傻,竟然還真的嫁了女人過去。雖然不是真正的公主,但是也是皇親了。
這個結果讓鄉下幹部大為驚喜,歡喜了好多年。他隱約猜到這個時候李二較為關注的,還是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突厥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