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新的,臨走賞個三毛兩毛,他

們就千恩萬謝啦。您要今天沒帶錢,揚長而去,明天一塊兒多賞幾文

也沒關係。

春明館平常對一般茶客準備龍井、香片、紅茶三種茶葉。可是有

些長期主顧,都是品茗專家,品位木同,所好各異,有的喜歡沱茶普洱,

有的專喝水仙瓜片,有的不分冬夏永遠是菊花龍井,說是可以明目清

心。更奇怪幾位茶客,什麼茶葉不喝,專門高末兒(香片碎末,北平茶

葉鋪叫高末兒),所以春明館西廂內櫃裡擺滿了瓶晷鱒罐,各有記號,

都是一些老太爺們寄存的茶葉。

客人們既然是專門來喝茶的,當然對泡茶的水就特別講究注意

了。靠近社稷壇內圜衛生陳列所旁邊有一口甜水井,說是當年皇帝為

祭告社稷壇、齋戒淨手而鑿的,井水及泉,甘洌清醇,是一口絕妙的活

泉。公園西街一帶的飯館茶座都用這口井的水來烹茶,至於哪種茶葉

要初沸就沏,哪種茶要落開才對,有幾位經驗老到的茶博士,能把各位

長期茶客的習性特嗜摸得一清二楚,甚至於老先生等友未來枯坐無

聊,他們工作清閒時候,還能山南海北地跟您聊上老半天呢!茶博士

中有位週二膂(biao)當年是周學熙家更夫頭,周學熙故後,他就到春明

館半東半夥當起茶博士來。因為他聽得多見得廣,茶客沒事都喜歡找

他閒聊。北洋時代京兆尹王鐵珊(瑚)、中國畫會的會長周養庵每天到

公園總要跟週二膂聊上一陣子才舒服,否則好像當天有點兒什麼事沒

辦似的。週二膂的“膂”字非常冷僻,好多人不認識這個字更不敢念,

久而久之大家就把“智”字免去,叫他週二了,想當年在公園提起週二

膂還算一號人物呢!

春明館除了賣茶之外,還賣幾樣點心,可就是不賣菜,他們掌櫃的

說:“一者是忙不過來,二者是不恩跟緊鄰長美軒(後改上林春)搶買

賣。”春明館雖然賣甜鹹兩種包子,不南不北,實在有欠高明,每天賣不

了多少份,可是他家的清湯餛飩、煨伊府麵,真能叫座。春明館的餛飩

既跟挑擔子賣的薄如一片雲的餛飩有別,跟溫州大餛飩也不一樣。湯

是整隻雞整塊排骨吊的清湯,味正湯純,不油不膩。皮子是自己擀的,

不厚不薄,既能搪飢,又適合老人腸胃好嚼好消化。火腿雞絲豌豆苗

煨伊府麵,那就更絕啦。整鍋燉雞湯雞肉雞皮自然是取之不盡,用之

不竭的,至於火腿,當年在北平各大飯館裡也不算稀罕物兒,配料豌豆

苗兒,在春夏秋三季雖然菜市隨時有售,可是到了冬季,春明館煨伊府

面仍舊配上油綠細嫩的豌豆苗兒,冬季固然賣不了多少,可是經常要

準備點兒洞子貨的豌豆苗兒,這也是別處辦不到的。

春明館的緊鄰是長美軒,他的主顧除了公教人員外,多半是一家

男女老幼家庭聚餐。既然到長美軒乘涼,也就點幾個菜,在長美軒把

晚餐問題解決啦。他家準備的吃食跟春明館正好相反,不賣點心專供

大宴小酌。後來“七七事變”,長美軒東家無意經營,把店盤給周大文、

李壯飛,改了字號叫“上林春”。勝利還都,上林春還開了一段時期,他

們的白案子是從四如春約過來的。師範大學教務長殷祖英對上林春

的灌湯餃極為讚賞,曾約同筆者光顧過幾次。南方白案子師傅,對於

和麵揉麵,跟北方師傅不同,尤其蒸餃和麵用點糖水除了有點粘牙,就

是餃子邊皮風一吹就發僵。四如春約來的師傅雖然是上海人,可是他

做出來的灌湯蒸餃就沒有這個毛病,軟而不膩,柔能爽口。至於餡子

純粹肉餡,照說多少總應當有點滯膩,可是人家灌湯餃,滑腴松潤,絕

無厚滯之感。貨高味醇,所以專門來吃灌湯蒸餃大有其人,勝利不久,

上林春東夥不合,也就關門大吉啦。

靠近公園漓冰場有一家叫柏斯馨的西點飲冰室,因為當年穿上四

個輪子溜冰鞋在水泥場子裡滑來溜去,在故都曾經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