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結隊地貼著地面飛快地跑動,在地裡找食吃。
要捕捉它們,最好的方法是下夾子。
用粗鐵絲撇成兩個弓狀的半園,用另一粗鐵絲在弓弦處將半園固定,弓弦中間向後撇一把兒,平放時像一把扇子。
弓弦的兩側用鋼絲纏繞,鋼絲頭撇成小鉤反搭在弓背上,使兩個半園在張開時有彈性。
在鋼絲的中間拴一細繩套,繩套穿過一很短的空心木棍,頭上打一結兒。空心木棍上用刀做一揢兒,後面的把兒上拴一繩,繩的另一頭拴一木棍,木棍的另一頭削成平鏟狀(叫支棍)。
用的時候把兩個半園張開,將支棍越過上面的半園,支住空心木棍的揢兒。
夾子是需下食兒的,通常是在去年的玉米茬子裡剝找冬眠的玉米螟。
睡了一冬的玉米螟剛剛甦醒過來,胖乎乎的,是鳥兒們的美味佳餚。
將玉米螟的尾巴塞進空心木棍中的繩套裡,用空心木棍向上頂緊便將蟲兒擠住,再用支棍支住揢兒,夾子就算支成了。
夾子下在哪裡,是有學問的,下的方法也是有講究的,要掌握鳥兒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一般來說,位置要選在鳥兒的棲身地和覓食地,但灌木叢和樹林是下不了夾子的,多數是選在玉米地、谷地和高糧地裡面。
選一突出醒目的地面,扒出一淺淺的坑,把支好的夾子放在裡面,上面用浮土輕輕地把夾子埋上,只把尚能爬動的玉米螟露在上面。
還要根據鳥兒的種類來設定鳥食兒的深淺,也就是鳥食兒在夾子中間的位置。比較大的鳥要設的靠中間一點,小的鳥要設的靠前一點,否則的話,大鳥會打在嘴上,象油拉顴子;小鳥會打在尾巴上,會跑掉的。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還需要溜鳥,就是把別處的鳥往下夾子的地方攆。
溜鳥也是有學問的,要嘴裡打著口哨,輕輕地,不能動作太大,太大了會使鳥兒受驚跑掉的。
等鳥兒落在夾子附近,便遠遠地蹲下,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夾子,一旦打著了,便飛跑過去把鳥從夾子上取下來揣進口袋裡。
要是沒有較長的時間,就只有守株待兔了。那時候書包裡經常放著幾盤夾子,上課前在學校附近的地裡下好,一下課便以百米衝剌的速度跑去看,打著了,便把鳥取下再把夾子下上,打不著再回來等。
弄的上課時都心神不定,為此沒少挨老師的批評。
用夾子打鳥是要選擇地點的,而用彈弓打則是靈活機動隨處可行的。
彈弓的製作很簡單,或砍一手指粗的樹丫,或用粗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