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挨擠擠。
“老闆娘,這頂涼帽多少錢?便宜一點!”趙涵挑著竹製涼帽問。
攤子上都是一些竹製品,多為日用品,如筷子、筷籠、竹帽、砧板、涼蓆、茶杯墊等,還有一些價值較高的,如竹雕等工藝品。
“十三塊!”一名操外地口音的婦女回答。
“十塊賣不?”
“十二塊!否則我本錢要都要折掉了!”嘻笑間,一票生意做成了。
趙涵喜滋滋的拿著剛買的帽子,一會兒帶上,一會兒取下來。
“別臭美了,餓了吧?”
“有點兒,我們去吃東西吧。”
轉了幾個彎兒,來到了所謂美食一條街了,什麼吃的都有。
孫剛記得小時候最多的就是一種叫做“米果兒”的東西,這是一種由米做成的膨化食品,最多的形狀是像老人的柺杖似的,當然還有多擰幾個圈成為一朵花兒的,一般是米黃色,也有其他顏色的,微微的甜香,小孩子很喜歡。
還有一種叫做“營養糕”,玉米還是大米做的不太清楚,金黃色的,炸在一起的方塊,大人們經常給孩子買個一塊半塊的解解饞,這種東西比較甜,還有一層蜜似的絲兒粘在嘴上,手上,衣服上。
此外還有麻花、糖糕、灌腸等等,現在回憶起來都止不住地流口水。
那時候有一種喝的飲料很有意思,現在已經沒有了。賣家用酒壺形狀的,有葫蘆形狀的各種各樣的玻璃小瓶子,往裡面灌上紅色的飲料,煞是誘人。小孩子們喝這個不只為解渴,更為好看。孫剛小時候收集過很多種這樣的小瓶子,可惜現在早不知去向了。
大家在會場逛悠到“飯點”時,腿腳自然會把你帶到小吃鋪。
這兒有很多包子鋪,是賣包子的搭的簡易帳篷,數十家左右各一排組成“包子”衚衕,“包子,熱的”叫喊聲不斷,鋪裡面呈縱勢排列著幾十條用長木板做面磚頭當腿的“長凳子”。
這片是屬於街,包子都是牛羊肉餡的。
孫剛點兒的包子都是羊肉餡的,因為特殊處理方法不但沒有羶味,而且一咬就流油,包子皮白白嫩嫩也很勾人。
連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