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摘來吃,“嗯,味道不錯”。
“是啊,這也叫火把果,不過咱這兒不算很多,”雙峰山裡有一些,不過不多見。
火把果就是救軍糧,之所以叫火把果,是因為一簇簇的果實紅得像火把一樣,之所以又叫救軍糧,是因為曾經有被困在山裡的軍隊用其充飢,它真正的學名叫火棘,是一種微帶酸甜可食用的灌生植物。
火棘樹形優美,夏有繁花,秋有紅果,果實存留枝頭甚久,在庭院中做綠籬以及園林造景材料,在路邊可以用作綠籬,美化、綠化環境。
果近球形,直徑8~10毫米,成穗狀,每穗有果10~20餘個,桔紅色至深紅色,甚受人們喜愛。9月底開始變紅,一直可保持到春節。是一種極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觀果植物。適作中小盆栽培,或在園林中叢植、孤植草地邊緣。
火把果實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礦質元素,可鮮食,也可加工成各種飲料。
其根皮、莖皮、果實含豐富的單寧,可用來提取鞣料。火棘根可入藥,其性味苦澀,具有止瀉、散瘀、消食等功效,果實、葉、莖皮也具類似藥效。火棘樹葉可製茶,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收斂止瀉的作用。
火棘木堅硬、韌性好,十年以上火棘是上等木質材料。火棘生命力頑強,耐旱、耐澇、耐瘠薄、耐鹽鹼、抗寒。適合我國各區生長,火棘苗透過修剪、控苗,又是理想的花卉盆景。它的根能自然生成畸形怪狀,3—5年生火棘樹根又可做根雕藝術品。
孫剛採摘了不少火把果,等回家了去掉果肉,將種子洗乾淨,曬乾後撒種在空間裡。如果不是孫爸在身邊,孫剛直接把樹移植到空間裡面。
採摘完後,在孫爸的催促下,孫剛依依不捨的繼續往前走。
一路上粗點的松樹上都有一個個或新或舊的“傷口”,那是採割松脂遺留下來的傷口。
“老二,你上山弄啥啊?”在路上,遇到一個林場工作人員和孫爸打招呼。
“老李啊,我帶著兒子ha松毛呢,”孫爸顯然認識這個人。
“哦,那你忙吧,我等會兒還要準備給松樹刮皮。”被孫爸稱作老李的人也是行色匆匆。
刮皮最好在冬季或早春進行,這時樹液流動量少,不易傷及內皮。夏季氣溫升高、雨量多、溼度大、光合作用強、樹液流動快、產脂量增加,是最好的採脂季節。
一般在松樹胸徑達20厘米以上開始採割。
樹幹向山坡內側的背陰面,一般因自然打枝強烈,樹枝幹枯死亡較多,造成偏冠,導致向山坡內側面的樹幹邊材厚度小,年輪窄,樹脂道數量少,材質堅硬;而向山坡外側的受光面則相反,樹冠較發達,邊材較厚,材質嫩,年輪較寬,樹脂道數量較多。
在疤節較少的向陽面樹幹上颳去表面的粗皮,製作供開中溝和側溝用的刮面。粗皮刮到無裂紋就行了,殘留粗皮厚度不超過1厘米,然後在刮面正中開中溝,長約二十多厘米,寬約一二厘米,溝槽外寬內窄,筆直而光滑;深度以不傷及內皮為宜。
父子倆走了不到一個小時,來到山腰上一處地勢比較平坦的地方,可以透過樹頂看到外面的景象,這裡已經地處高處,看到腳下連綿不斷的林海,蔚為壯觀。
這個地方地勢相對比較平坦,很好下筢子,地上有足夠的乾枯的松葉。
幹活前在這休息一會兒,呼吸呼吸山中的新鮮空氣。
孫剛坐在大石頭上,只見剛才還很安靜的松林忽然如波浪湧來一樣,一順的伏下,又一順的掙起,一波一波的向前推進,真是壯觀!
勁風撲面,濤聲頓起。
漫山的松林順著風力,一山的松綠隨著山勢,從前到後,由下而上,向你湧來。那起伏高低、聲音大小恰似大海的波濤,只是缺海浪中的那一點白色和最後的嘩嘩聲。而松濤卻是在低沉中浸透你之後,再向遠方奔去。
這時就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的一句詩:“松排山面千重翠”。而且越想越覺得好,尤其那個“排”字。松林本無序,可山風一吹,眼前的松林卻在起伏間成排;樹木只“翠”色,但排排之間,光映有異真顯層層翠。
於是,松林之翠,松濤之壯,總在孫剛腦中,久久不去。欣賞一下松綠,感受一下松濤。
冬天去時,可以沿林間的路走一走。這時人跡罕至,森林只有你。山勢逼仄處,路變窄了,松林幾乎擁抱了你,綠色似乎淹沒了你;山勢平坦時,路變寬了,林風一起,松濤滿耳,極目一看,綠潮奔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