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不再抱什麼希望,反正沒有皇帝的日子也沒有糟糕到什麼不可救藥的程度上。可是現在漢獻帝突然出現,立時令所有人不知所措,一時之間呆住了。
原本趾高氣昂的眾人立時如同洩了氣的皮球,再不敢和太史慈高聲喊叫了。
太史慈心中大樂,轉過頭去看看和漢獻帝同時被帶來的王允的侄子王凌,這小子才一到這裡,馬上下馬跑到了自己的兄弟王晨那裡,對其低聲耳語了一會兒,後者馬上臉色慘白,連連點頭,顯然是已經被王凌說動,要和太史慈合作了。畢竟家族的利益和王允的個人生命比起來,是在是重要的多。
太史慈又轉過頭來看著對面因為漢獻帝的突然出現而呆若木雞的眾人,冷哼道:“難道要聖上教你們什麼是三綱五常,你們才懂得什麼叫做跪下嗎?”
太史慈這麼一說,眾人才如夢方醒,一個個翻身下馬,跪拜在地口稱萬歲。他們身後的大軍更是跪倒了一大片,喊出的萬歲之聲更是傳遍了整個長安城。漢獻帝享受著自己久已失去的帝王待遇,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漂浮上來。
太史慈心中更是高興,現在連長安城的軍隊都知道漢獻帝在自己的手中,那麼這些軍隊就絕對不敢亂來。
雖然說大漢皇帝的威嚴已經喪失殆盡,但是那只是一個背後的事實,任何人見到漢獻帝在心理上還是懼怕的。畢竟這是個皇權至上的世代。不過到什麼時候都會有直諫之人。
太僕魯馗此時戰戰兢兢地說道:“聖上駕到,臣下有所不知,冒犯天威處還請聖上恕罪,不過司徒大人王允一向忠君愛國,聖上這段時日不在長安,多虧有了王允大人,長安才安穩太平,聖上萬不可因為某些奸險小人的挑撥而錯殺了王允大人啊!”
此語一出,身後的眾人無不出聲稱是。史阿聞言大怒,滿臉殺機地看著眼前的這些大臣。
太史慈卻毫不擔心,因為他知道,至少現在,漢獻帝一定會站到自己一面。
果然,漢獻帝皺著眉頭寒聲道:“眾位卿家,王允所作所為自有鐵證如山的事實,並非太史將軍搬弄是非,王允實在是死有餘辜。雖百死難逃其罪,來人,給我把王允斬首示眾!”
對面眾人一陣大亂。太史慈大喝道:“再聖上面前誰敢放肆!”
立時,眾人噤若寒蟬。
太史慈心懷大暢,有皇帝在手就是不一樣。一聲令下,誰都不敢有疑意。
直到此刻,太史慈才真正體會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快樂,尤其是當著天子心甘情願地和你站在同一邊的時候。
同時,太史慈也看出,對於斬殺王允一事已成定局,沒有人會反對,畢竟這是漢獻帝親口下的命令,而且還對王允憤怒極了,現在就差一個適當的理由了。
漢獻帝冷哼一聲道:“你們可知,這王允暗中勾結袁紹和袁術的事情?我已命太史卿家出示草擬王允的幾大罪狀,以明天下民心!哼,單就是勾結袁紹袁術,迫害朝中大臣這幾項罪名,這王允就百死難酬!”這些人面面相覷,這件事情他們多少有耳聞,而且至少袁紹追殺太史慈的事情他們就知道事王允透露的訊息給袁紹和袁術.
不過他們卻知道王允和兩人的關係漢那麼簡單,現在皇帝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了,那當然誰也救不了王允了.
因此,眾人紛紛閉上了嘴巴.漢獻帝又把王凌和王晨兩人叫到前面來,向眾人說明這兩個王允的侄子已經棄暗投明,交代王允的罪行。
眾人見到兩人垂頭喪氣的模樣,知道王允大勢已去,更加沒有了異議。
太史慈一擺手,王允被推搡到了前面,狗啃屎般倒在地上。
對面的眾人無不憐憫地看著他,卻無人出言相救。一名特種精英手起刀落,血光迸濺處,王允的人頭落地。
()
可笑這位大漢司徒一世玩弄權術,終死於權術之下。
心情激盪的太史慈卻沒有注意到王允臨死的時候口中喃喃低聲細語,只用自己才可聽得見的聲音道:“太史慈,老夫生仇死報,看你還能得意多長時間!”
就在眾人以為長安之戰告一段落的時候,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
第三部 一統 第二卷 第二章 混戰(四)
王允一死,長安城的實力立刻處於群龍無首的局面,太史慈趁著機會藉著漢獻帝的名義收編了長安城的軍隊。只有軍隊在自己的手裡,才談得上真正控制長安。
雖然長安城的很多大臣諸多不滿,但是卻不敢聲張,那並非迫於太史慈武力壓力的問題,而是太史慈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