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也是這些主要大國做主,那些小國不僅數量太過了,而且力量也不強,沒有必要。
奧地利方面,做為滿清的聯姻國,兩國本就簽有友好盟約,況且大明確實有大規模進攻滿清的勢頭,一旦滿清不敵大明,被大明滅亡,奧地利將直接接壤大明。
對於這樣一個強大的大明與自己接壤,奧地利光是想想便噤若寒蟬,也沒怎麼猶豫,便贊同了與滿清的合縱同盟條約,以便在將來大明真的向西用兵,進攻滿清的時候,對滿清進行大力的支援。
神聖羅馬帝國方面,老神聖羅馬皇帝前兩年已然逝世,現在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當初的斐迪南太子,現在的斐迪南皇帝。
斐迪南當初出使大明,想代表哈布斯堡家族和大明聯姻,求娶大明公主為太子妃,可惜的是,大明‘羞辱’了他,竟然以什麼大明公主概不外嫁他國為理由拒絕。
他堂堂高貴的哈布斯堡家族嫡系繼承人,神聖羅馬帝國下一任繼任者,難道還配不上大明的一個公主嗎!
大明不僅沒有將公主嫁給他,他還反而為了藉助大明的強大,將自己的妹妹,神聖羅馬帝國最美麗的公主嫁到了大明。
而他,也再次感受到了大明的羞辱。
他們神聖羅馬的公主嫁到大明之後,只被許給了大明的大皇子,做了一個側妃,連正妃都不算。
好在大明遠離歐洲,各國並不知道實情,他也確實藉助到了大明的威勢,穩固了自己皇太子的地位,也在神聖羅馬中提升了哈布斯堡家族在聯盟內的權威。
可是,他認為這是透過羞辱換來的。
斐迪南認為這是大明給他的羞辱,然而,實際上,大明從來沒有說一定要娶他們神聖羅馬帝國的公主,況且也是事先言明,神聖羅馬帝國的公主嫁到大明是並不能成為皇子正妃的,是斐迪南為了他自己和他們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執意笑著將他的妹妹,神聖羅馬最美麗的公主送到了大明,卻不想,此刻到了他的眼裡,成了大明給他的羞辱,從而心裡憤恨大明!
…(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與歐洲合縱(二)
因為心裡憤恨著大明,時刻想著有機會報復大明,加上神聖羅馬帝國當年的建立,便是因為抗擊奧斯曼帝國和沙俄帝國的擴張,保衛歐洲大陸的安全,雖然奧斯曼帝國已經滅亡了,沙俄帝國也二十年沒有動作,但卻有更加強大得多的大明在威脅著神聖羅馬帝國和歐洲大陸。
他們神聖羅馬帝國也確實不可能看著滿清被大明滅亡,大明的疆域直接延伸進歐洲大陸,所以這位神聖羅馬帝國的新任皇帝也沒有經過多少考慮,便同意了濟哈爾關於與滿清合縱聯盟,共同對抗大明的請求。
當然,神聖羅馬帝國明面上與大明還有聯姻的關係,不能在此時鬧翻,合縱聯盟只能是在私下。
雖然神聖羅馬帝國沒有如奧地利那般,直接在明面上與大清簽訂合縱共抗大明的聯盟條約,但能在私底下籤訂也是一樣的,濟哈爾非常滿意的悄悄離開了神聖羅馬帝國。
濟哈爾的下一站是英西荷法葡等五大海權國。
為了避免被大明察覺,濟哈爾同樣是悄悄去的。
英西荷法葡等五國方面,面對滿清的合縱請求,一個個滿目異彩,但就是沒有確切的表示出什麼。
要說整個歐洲,對大明怨恨最大的,最恐懼大明的,不是奧地利,更不是神聖羅馬帝國,而是英西荷法葡等五大海權國。
不僅兩次超級大海戰都是五國為主力,幾乎全部葬送在了大明的海域內。
還有攻佔他們的大片殖民地,要知道,五國當中,就是靠著殖民地的寬廣來發展本國的國力,本土越是小的,對殖民地的依賴便越大,比如荷蘭和英格蘭,如果沒有殖民地,憑藉荷蘭那點疆域,怎麼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強大,英格蘭同樣如此,做為脫離歐洲大陸的島國,沒有殖民地的資源,英格蘭同樣沒有以後。
對於和滿清合縱對抗大明,英西荷法葡等五國還是很心動的,很想答應濟哈爾。
可惜,兩次超級大海戰和明軍登陸法蘭西之後,五國對於大明的強大,太過於恐懼了,雖然他們也想能夠對抗大明,而和實力絕對不弱,並且對大明有仇恨的滿清合縱對抗大明,是很理想的選擇。
然而,他們更害怕大明一旦和滿清合縱被大明察覺,大明憤怒之下,原本已經表示不會繼續進攻非洲的承諾會作廢。
非洲可是他們五國最後的殖民地了,一旦大明憤怒之下,派遣艦隊和遠征軍進攻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