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節惡劣,影響特別甚遠,特革去徐州知府一職,貶為庶民,永不錄用。
徐州知府劉純厚瞬間驚呆了,也一下子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這太巧了,也太迅速了,若是照時間算的話,他被法院宣判的訊息怕是連南京城都沒有傳到,怎麼就傳來了吏部革去他知府之職的文書。
想到一個可能,徐州知府劉純厚癱坐在地上,他知道,吏部的文書一來,他就真的算是完了。
想想便覺得荒唐,他堂堂徐州知府啊,竟然就因為這一點點芝麻綠豆的‘小事’栽了,還栽了個徹底。
次日,大明日報大量宣傳徐州知府一事,天下百姓無不震驚,發現,原來這一點點小事也能夠告官,而且還這麼簡單就贏了。
百姓們議論紛紛,而事情還沒有完。
接下來近三個月的時間內,大明日報天天傳報全國各地的告官事件,幾乎天天都有一些縣官或者別的什麼官員因為自己無意中犯下的小事或者家裡人仗著自己的名號犯下的小事而被法院傳票,事情稍大的便如同徐州知府一般直接被朝廷革職。
一時之間,‘告官’似乎成了一段時間內的主流,動不動就有官員被普通百姓告上法庭,甚至南京城的一些高官重臣都沒能避免,一時之間,天下官員都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對勁,一時之間一個個噤若寒蟬,平時一舉一動都不敢在那麼隨意了,至少不敢明著違反任何一絲律法,對普通百姓也彬彬有禮了起來,不敢在擺出任何官架子,錯了就該道歉,該賠償的也毫無二話的賠償,大明官民呈現前所未有的和諧。
大明律法在這段時間內天天出現在百姓們的耳朵裡,宣傳得多了,百姓們的印象自然就漸漸深刻了起來,意識到違反大明律法就要遭到懲處,不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