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擔一切移居盤纏,另……”

……

北方各地雖然光復,但經過數十年戰亂,人口死的死,逃的逃,連萬年間的三分之一人口不到,再加上許多擁有大量土地計程車族豪強被剿滅,被閒置的土地多不勝數,足可以遷移兩千萬以上人口北上。

聖旨一出,回援北方的人口絡繹不絕,長江南岸,黑壓壓的人口站立,遙望北方。

“爺爺,我們要回到家鄉去嗎?”一名六歲的孩童問五十多歲的爺爺道。

這是一個六口之家,三個孩子,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一對夫妻。

“是啊,回到家鄉,我們已經離開那裡十二年了,是時候回去了,你曾祖們的墳這麼多年沒有人打理,也不知道成什麼樣了。”老漢回答道。

老漢的家鄉原在山西,本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在戰亂中被殺死了,僅剩最小的三子,為了躲避戰亂,十二年前老漢不得已帶著十幾歲的三子逃到了江南,如今過去了這麼多年,三子不僅在江南娶了媳婦,還生了三個孩子,最大的那個正是老漢跟前的六歲孩童,最小的則是一對兩歲的雙胞胎,正在那對夫妻的懷裡抱著。

原本在江南居住了十二年,媳婦也是江南的,老漢不怎麼想回到原本的家鄉,不過朝廷開出的條件太好了,況且家族的祖墳都還在家鄉,實在棄之不得,只能選擇回過。

“爹,大哥和二哥當年只是草草葬了,回到家鄉之後,我們想辦法把他們重新安葬過吧。”老漢的兒子突然說道。

老漢眼中瞬間染上一抹悲色。

“好。”好一會老漢才說出了這個字。

還記得當年長子和次子就是在他的前面為了保護家裡不被洗劫而被殺死的,當年老漢白髮人送黑髮人,加上實在有心無力,只能將長子和次子草草安葬了,連墳頭都沒能堆起來,也不知道回去之後是個什麼光景。

與老漢一家同樣情況的人不少,許多人已經在江南有了安定的生活,不過家鄉同樣有太多他們難以割捨的東西,所以此次選擇回援北方的人口,大多數當年難逃的人,第一批約有數百萬的樣子。

長江面上,數百艘戰船駛來。

這是海軍的戰船,為了牽引百姓渡江,朱慈踉下旨徵調了數千艘民船另外讓兩大海軍艦隊的戰船配合。

百姓登船渡江,這第一波百姓幾乎都是回鄉的百姓,有自己堅定的目標。

一個月過去,五百萬人口渡江。

“皇上,請求回援北方的人口越來越少了,如此下去,最多僅有千萬人口願意回援北方,離兩千萬的目標相去甚遠。”李巖來到朱慈踉的御書房向朱慈踉稟報。

大明一億兩千萬多萬人口,其中北方連年戰亂,算上遼東滿洲各地的人口加在一起也才堪堪三千餘萬,只有南方的三分之一,至少要遷移兩千萬以上的人口才能平衡南北方。

朱慈踉皺眉,聖旨上開出的條件已經極為優厚了,他也一時想不明為什麼還吸引不到足夠多的百姓。

“愛卿有何建議?”朱慈踉對李巖問道。

“回皇上,臣曾秘密探訪,得知了大多數百姓不被吸引的原因。”李巖說道。

“哦?愛卿竟已經找到了原因!快快道來!”朱慈踉大喜。

“遵旨!”

“皇上,朝廷開出的每口三十畝良田的條件雖然誘人,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人力有窮時,再多的土地也得有能力耕種。北方戰亂數十年,九成以上的耕牛幾乎都因為各種原因損失了,百姓無牛,回到北方之後也無法耕種過多的土地,而在南方,他們已經有少部分土地,剛好合適他們種植,若不解決耕牛的問題,怕是再多的土地也無法吸引更多的百姓。”李巖分析道,他一發現這個問題,便親自去尋找原因,經過三天的探訪,才終於讓他找出了一些。

朱慈踉愣了一會,隨即瞭然,原來問題出在這裡,的確,人力有窮時,再多的土地也得有力氣耕種,沒有耕牛,百姓們就算回到北方,也無法耕種多少土地,對北方經濟民生的恢復極有影響,必須解決。

“愛卿既然找到了原因,不知道是否也有辦法解決。”朱慈踉再問道。

其實朱慈踉心裡也隱隱想到了點解決的辦法,不過他仍想先聽聽李巖的建議。

“回皇上,臣確實想到了辦法,不過卻需要皇上一道聖旨!更甚至可能需要皇上調動大軍配合。”李巖意有所指的說道,不知道究竟是什麼辦法,竟然需要調動大軍配合,夠令人吃驚的。

“愛卿是說,蒙古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