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議事廳,紀鋒突然從懷裡掏出一塊金牌。
見金牌如見聖上,史可法與在場的所有人等全部大驚,跪了下來山唿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口諭,應龍軍第一軍軍長紀鋒總領山東一切軍務,全權負責將清虜驅逐出山東!”紀鋒嚴肅的將朱慈的口諭說了出來。
“臣等遵旨!”
史可法臉色有些發白,覺得皇上肯定是惱火他將濟南城丟了,但他心裡並沒有怨言,出了這樣的事,他本來就應該要負責,皇上不治他的罪就已經是開恩了,況且還保留了他總督的職務。
有朱慈御賜的金牌在手,紀鋒正式總領山東軍務。至於閻應元等人,朱慈命令他們立即南下武昌,朱慈另有安排。
崇禎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阿濟格帶領剩餘的七萬餘清軍退守濟南城。
崇禎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朱慈下旨江淮兩路總兵北上到達泰安,歸於紀鋒的麾下統領,在紀鋒的率領下準備開始著手收復山東。
這江淮的兩路總兵這一次一共帶了五萬大軍到來,加上史可法在濟寧城組建帶來的兩萬五千大軍,以及一萬五千應龍軍,紀鋒此刻麾下有十萬大軍,雖然不比清軍多,要攻打濟南城的話很難,不過若是先收復半個山東與濟南城的清軍形成對峙是不成問題的。
隨即,紀鋒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攻打萊蕪,與泰安形成互防陣線,一路東進收復煙臺青島以及沿海一代。
由於有應龍軍存在,阿濟格不敢與明軍硬拼,匯聚了十萬清軍死守濟南城。
“只要守住了濟南城,半個山東便都在我大清手中。”阿濟格聽聞萊蕪和煙臺沿海一帶的訊息後,雖然不甘心,心有恥辱,但依然毫無所動,打定主意死守濟南城。
紀鋒攻打萊蕪五天,本想引誘阿濟格出來救援,奈何阿濟格雖然氣怒,但並沒有失去理智。紀鋒無奈,只得命令大軍加大攻勢,很快便拿下來了萊蕪。
另一路大軍由呂延壽帶領,因為阿濟格兵敗泰安,以及龜縮濟南城不出的原因,煙臺等沿海一帶紛紛聞風而降,不到十天紀鋒便收復了半個山東,陳兵泰安,與濟南城的清軍形成對峙。
經過了這麼多天,安慶大戰的細節終於傳了出去,伴隨著泰安城下無比強勢的一戰,應龍軍威震天下。
北京城,多爾袞一臉陰沉,應龍軍的出現對大清一統天下極為不利,還有大明小皇帝更加不簡單,若是給他時間,他真有可能徹底扭轉大明朝的頹勢,中興大明朝。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大清不僅不能一統天下,很可能被趕回關外,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多爾袞考慮著是不是應該立刻撤回攻打潼關的大清主力,轉而南下與大明朝決戰,趁著大明朝連續丟失北方,又經多起叛亂,元氣還未恢復之際先滅了大明朝。
其實,相對於應龍軍展現出來的戰力,多爾袞更加忌憚的是朱慈這個人。應龍軍雖然戰力強大,但細細思考應龍軍在兩場大戰當中的戰法,不難看出應龍軍其實弱點極多,並非難以擊敗。但朱慈這個人就不一樣的,單看朱慈從逃出北京城南下繼承大統,到迅速誅滅魏國公和東林黨,一舉將軍政大權牢牢掌握的手中,以及後面施政弄出的一應舉措,其頭腦幾乎能與他多爾袞匹敵了。
要知道,多爾袞雖然自認比朱慈這個大明皇帝英明,但大清的根基如何能跟大明相比。多爾袞雖然不想承認,但他都很清醒的知道,若不是大明朝天災**導致內外交困,再加上朝廷以及各地官員**,腐蝕了大明朝,他們大清根本沒有任何入關的可能。
多爾袞有些為難,紅衣大炮就要運達潼關,以李自成的特性,若不先滅了李自成,大清軍隊一旦撤走,他必定反撲,大清根本難以集中全力南下,極為不妙。
最後,多爾袞咬了咬牙,還是決定先滅了李自成,掃平後方,唯有如此方能集中全力南下與大明朝決戰,一爭天下大統。
“來人,增派二百名八旗勇士給巴爾扎,命令他儘快找機會動手,無比除掉南明小皇帝!”多爾袞面露陰狠,雖然決定先滅了李自成,但在這期間也不能不做些什麼,若能一舉刺殺了南明小皇帝最好!
“喳!”
(這兩天有點卡文了,希望大家多多諒解,最多有兩天時間就會好轉,到時候天涯一定會努力加更補上,拜謝!)………(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救濟難民
時間即將進入到十二月份,一年最冷的時候就要到來,湖北也早就下起了大雪。白雪皚皚,寒風刺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