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發了半個時辰兩個錦衣衛手中的大明日報也沒有分發三分之一。
兩個錦衣衛相視苦惱。
“杜兄,你說這大明日報我們要什麼時候才能分發完啊?”其中一個錦衣衛對著另一個錦衣衛說道。
“”另一個錦衣衛看著手中還剩下的幾十份大明日報,無奈一嘆,他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能發完,百姓根本不敢接近他們,就算是已經分發出去的,也是被他們扯住之後強行塞給的。
兩個錦衣衛都是從京營裡面被直接調來當錦衣衛的,第一次真是感受到錦衣衛在百姓心中的名聲是何等的差勁,他們這是受了無妄之災。
“杜兄,你看這裡只有我們兩個,要不我們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直接”這名錦衣衛沒有說下去,但意思很明顯,就是把手中的大明日報找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直接扔了。
那位姓杜的錦衣衛勐然一驚,汗毛都豎起來了:“你丫的想害死老子啊,上面有嚴令,每一份大明日報只能分發到一個百姓手中,而且必須一份不漏的分發完全,衛所的懲罰之刑你又不是沒有見過,你要是想死,自己去撞牆,別拖老子下水。”
錦衣衛有督查天下官員之職,而大多數錦衣衛都是直接從京營裡面調來的,為了避免有人膽敢徇私舞弊,錦衣衛對內的刑罰極度嚴厲,一旦有人膽敢犯事,被錦衣衛內特設的審查司宣判有罪,那受到的刑罰幾乎可以讓他生不如死,威懾力極大。
那名錦衣衛尷尬一笑,想起衛所千總介紹的衛所刑罰也是縮了縮脖子,不敢在提這種事,不過隨後他心思一轉,又想到了一個法子。
“杜兄,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兄弟又想到了一個法子,既然路過的百姓不敢靠近我們,我們就發給兩旁的商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不信他們也敢避開。”
“嗯,此法可行!”那位姓杜的錦衣衛贊同的點了點頭。
想到了這個辦法,報紙果然很快便分發完了,不得不說,這兩個錦衣衛錯有錯招,瞎貓碰到死耗子,若是他們真的把大明日報全部分發在普通老百姓手裡,很可能便達不到預計的效果了,因為普通百姓能認識字的人可不多,而商鋪的老闆,掌櫃之類的幾乎都認得字,加上到店鋪裡面買東西的百姓,看到掌櫃的正在看大明日報這種新鮮的東西,肯定會很好奇,掌櫃的為了拉攏顧客,一定會幫忙閱讀出來,日報裡的內容寫得非常引人入勝,又是新鮮的東西,看了第一篇就會想繼續看第二篇,一直看下去。
當然,也有掌櫃的會收起來,等閒暇的時候自己看,宣傳得不廣。
後來錦衣衛的副指揮使彭程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把每天印出來的大明日報送一份到說書的地方,讓那些人給來聽書的百姓解讀。這種說書的地方,幾乎每一個城鎮都會有,自然也有許多不認識字但又喜歡聽書的百姓,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當大明日報的名聲一打出去,就會有人每天等待大明日報出爐拿第一份,而不用錦衣衛在費心思去分發。
大明日報裡面寫的東西無疑是令人震撼的。
比如左良玉在武昌肆意抓壯丁當炮灰,縱兵劫掠百姓,導致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之類的,還特意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武昌城二十里外有一個叫石雲村的地方,原本有二十幾家百姓,但左良玉計程車兵進村之後,二十幾家百姓全部被洗劫一空,壯年男子被強行押走,婦女不堪****咬舌自盡,整個村都被毀滅,不止武昌的,還有九江的,都是宣揚左良玉大軍殘暴行徑的文章。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真實的事件。原本百姓們雖然聽聞左良玉造反,但畢竟離得還遠,沒什麼感覺,也不知道左良玉要是打到南京會有什麼後果,不過在每一期大明日報的宣傳下,百姓們開始對左良玉產生無比的恐懼。
也有百姓不信,但左良玉從武昌起兵已經有二十天了,有許多在武昌一地僥倖躲過左良玉士兵造反之前的肆虐,逃到了南京城的,這些人可是有親身經的,太清楚左良玉既然能在武昌做出那樣的事,那九江周圍各縣的事也肯定不是假的。本來這種事情並不光彩,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說出來,但大明日報一出來之後,看見有人質疑大明日報的真實,這些有過親身經的人會忍不住說出來,如此一來二去,便沒有人懷疑大明日白的真實性了。
“左良玉簡直是一個惡魔,若是他打到南京城,豈不是我等也要遭殃!”一時之間左良玉的殘暴深入人心,百姓們無不恐懼左良玉真個打到他們所在的地方,他們很可能因此如同武昌和九江周圍各縣百姓一樣遭難。
又過了兩期,這一